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雇佣 (第2/3页)
宝出兵?就像老鼠想给猫挂铃铛一样,谁去挂呢?这是个问题。张宝对于朝廷的不信任那是有目共睹,朝廷想要凭借一道旨意就让张宝乖乖就范,可说是痴心妄想。而更让群臣感到头疼的是,当今官家对张宝很是“偏袒”,他们针对张宝的上奏,无一例外全是石沉大海的下场。 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就是此时朝廷与张家的真实写照。赵佶身为官家,也就是充当了朝廷与张家之间的传话人,张宝不肯“无偿劳动”,赵佶也没有强逼,只是将张宝的条件转述给了朝臣。群臣听了张宝的答复以后群情激愤,可又无可奈何。人家张宝不图名就图利,对于朝廷的“花言巧语”更是采取“直接屏蔽”的态度,这滑不溜丢不好拿捏的感觉,让群臣一时对张宝束手无策。 如今这大宋朝堂基本上是被jian臣把持,而jian臣大多都是属貔貅的,光进不出是他们的特质。让他们按照张宝开出的价码出钱,他们舍不得。本以为由官家出面能让张宝“就范”,不想张宝连官家的面子都不给。想让老子干活,就得出钱,要不然爱找谁找谁。 按照张宝所提的条件,朝廷单是钱财就需要拿出至少一百万贯,虽说这一百万贯朝廷拿得出,但朝廷却舍不得出。而且张宝要求的战场独立指挥权也叫朝廷不能接受。朝廷想让张宝出兵,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借机削弱梁山的实力,可若是梁山人马拥有了战场自主的权利,那朝廷的诸多算计也就派不上用场。这一百万贯,也就很容易打了水漂。 此时的朝廷还没到山穷水尽,无人可用的地步,自然也就不肯轻易答应张宝所提的要求,而事情也就这样暂时搁置,朝廷的目光也就此转移到了亲自领兵征讨盐山的高俅身上。此番高俅领兵,可说是抽调了大量精兵悍将,高俅想要一战而定盐山,而不是像水浒里那样采用添油战术让宋江愈战愈强。 朝廷很看重高太尉此次的亲自挂帅,虽说朝廷里没多少人看得起出身市井的高太尉,但对于高太尉此次所率的兵将,朝廷还是信心满满。各路兵马中的精兵悍将,几乎此时皆集中在了高太尉的手中,若是这样都奈何不了盐山的宋江,那或许朝廷的确就该考虑要招安了。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盐山,高俅临出发前更是效仿古人,来了个“抬棺出征”的戏码,赚了一大群人的眼泪。若是此时大宋要评选什么大宋十大杰出人物,高俅肯定能占一席之地。 不过高俅感动再多人也感动不到张宝,因为打死张宝也不相信高太尉会以死殉国。大宋的官,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的官,那基本上个个都是好演员,会做戏的很。此时的大宋还并未受到来自外族的入侵,国中歌舞升平,没多少人意识到危机正在悄然接近,许多人都是挖空心思的往上爬。 高俅“抬棺出征”,不过是做个官家赵佶看的一出戏码罢了。张宝相信,一旦战事不利,第一个跑得肯定是高俅。当然张宝也不傻,不会在这种大多数人都被高俅忠君爱国的行为所感动的不要不要的时候说真话。 事实胜于雄辩!高俅此番出征得胜而归自是一件好事,可若是大败而回,估计也不用张宝出面,有的是人会对高俅落井下石。 盐山宋江如今的实力虽不如水浒中那样强大,只聚众三四万人,麾下大小头领也只有二三十位,但人心齐,泰山移,在不需要顾虑内部派系平衡的前提下,宋江对阵高俅也不是没有半点胜算。 而反观高俅这一边,能够导致失败的因素却不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来自各路的精兵悍将都不是省油的灯,谁也不服谁还是其次,关键还是高俅并不能做到服众。虽然贵为朝中太尉,但高俅在军中的声望并不高。而且高俅的名声还不太好,也就更让他难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