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招安担保人 (第3/3页)
话,让高俅对其心生厌恶。 小人从来就不招人待见,哪怕同样是小人,也不待见小人。高俅是个小人不假,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身边多一些“实在人”。这吴用称呼昔日的同伴为草寇说得如此自然,也就说明了此人心性的凉薄。此时自己是当朝太尉,他对自己是百般巴结,可一旦自己势微或是他找到了比自己更好的枝头,恐怕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自己。 没人希望在自己的背后站着随时有可能会捅自己一刀的人。吴用自以为凭着自己这一番话取得了高俅的重视,却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此时的一番话,让高俅对自己生出了疏远的心思。此时二人结伴而行,高俅自不会与吴用翻脸,可等一旦回了汴梁,吴用恐怕就要被高俅随便找个由头去坐冷板凳了。 吴用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远大抱负已经被自己亲手断送,见高俅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整个人正处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当中。而就在高俅与吴用放缓行程的时候,之前关胜等人联名向朝廷上书的奏报也进了汴梁,送到了官家的手中。 得知高俅被盐山贼寇给生擒活捉,赵佶不由一惊。能被赵佶当做朋友的人不多,高俅就是其中之一。早年潜邸之时,高俅就是赵佶身边的玩伴之一。高俅如今能成当朝太尉,其实也就是仗着当年与赵佶为伴的那点情分。 赵佶是个念旧的人,当年的潜邸之臣,现在大多都得了荣华富贵。而且高俅临出征时又来了一出“抬棺出征”的戏码,感动的赵佶不要不要的,心里认定高俅就是自己的“忠臣”。如今乍一听到高俅遇到了“不测”,赵佶这心里顿时就慌了。 发兵去救是肯定的,就算救不了也要报仇雪恨。只是禁军眼下不堪大用,能够指望得除了西军就是张宝的梁山人马。而西军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张宝的梁山人马也就成了赵佶眼中的唯一选择。 赵佶是真拿高俅当“宝”啊,为了给高俅“报仇雪恨”,对于张宝开出的价码毫不还价,而且动用的还是自己的私库。不过张宝却劝赵佶稍安勿躁,“官家,不必担忧高太尉的安危,他若是落到别的草寇手里还有性命之忧,可落到宋江等人手里,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 “何以见得?” “官家,您忘了?早先微臣不是跟你说过盐山宋江一伙一心想要效仿当年十节度旧事。高太尉是当朝太尉,宋江想要得到朝廷招安,那就需要有人引荐,高太尉这回主动上门,他们欢喜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会加害。” “你有把握?” “官家,即便微臣此时回到梁山出兵,到达盐山也需要数日。而这数天的工夫,高太尉要遇害也早遇害了,来不及的。与其仓促出兵,倒不如多等几日,依臣之见,高太尉此番会被礼送下山,然后回京向官家建议招安盐山宋江一伙。” “……那你认为是否应该招安宋江一伙?” “这个,微臣不好说。” “恕你无罪。” “多谢官家恩典。”张宝先谢了恩,随后道:“官家,招安宋江一伙对朝廷来讲可说是利大于弊,关键还是要看官家如何想。宋江一伙虽是草寇,但本事还是有一些的,朝廷招安以后,所费的也无非就是一批粮草辎重,但相应的也多了一支可战之师。不过就本人而言,微臣并不喜欢宋江那些人。” “这又是为何?” “杀人放火等招安,若是让宋江等人得逞,微臣担心将来会有人继续有样学样,祸乱地方。而且对于宋江等人的人品……”张宝说到这摇了摇头,没再继续说,但那意思赵佶已经明白了。 张宝的态度笃定,让赵佶的心情稍安。而在过了两日后,等收到高俅安然无恙正在返回汴梁的消息以后,赵佶不由对张宝先前的“神机妙算”刮目相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