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往西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意往西北 (第3/3页)

   “官家,非是微臣矫情,而是实在看不惯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身为当朝太尉,一天到晚尽想着排除异己,培植亲信。这也就罢了,可你好歹把正事办妥了呀。”

    “行啦小宝,别说了,朕心里有数。高卿虽本事差了那么一点,但忠心可嘉。高卿,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切莫因此心灰意冷。”

    “官家放心,微臣发誓,将来定不会再给官家丢脸。”高俅急忙赌咒发誓道。而一旁的张宝见状却是撇了撇嘴,对高俅的誓言不以为然。

    离开了明月楼,高俅的后心已经湿透,排除异己,培植亲信,这个罪名可不小。而赵佶对此的反应,更是让高俅感到惊惧。若是换自己知道手下人瞒着自己搞这些事情,恐怕早就翻脸,但赵佶却没有,仿佛早就知道了一般。也就是说,这些话张宝平时就没少跟赵佶说,以至于让赵佶早已“习以为常”。

    必须想办法除掉张宝!即便除不掉,也不能继续任由他留在官家身边说自己的坏话。想到这里,高俅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让马车拐了一个弯,拐去了蔡家。

    蔡京向来跟张宝不对付,主要还是因为张宝抢夺了官家对蔡京的依赖。蔡京是个理财高手,正是因为有他充当赵佶搂钱的耙子,才保证了赵佶对钱财的需求。几次罢相又被重新启用,就是因为蔡京的继任者无法满足赵佶对钱财方面的需求。

    但张宝的出现,让蔡京的重要性在赵佶心目中直线下降,正所谓同行是冤家,蔡京十分害怕张宝有一天会取代他在赵佶心里的位置,这才处处针对张宝,想要将张宝这个假想敌消灭。只是张宝“命大”的很,蔡京虽然数次对付张宝,但却都被张宝有惊无险的安然度过。

    高俅的到访,对蔡京来说是求之不得,二人躲在书房里嘀嘀咕咕半天,终于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应该想方设法将张宝从官家身边调开,而最好的去处,便是西北。

    西北有夏贼,那里是边关战地,张宝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也完全可以撇清关系。其次便是西北如今是童贯的地盘,虽说过去蔡京跟童贯是儿女亲家,但自打蔡京的孙媳妇童娇秀红杏出墙以后,蔡童两家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但也已经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让张宝去西北,不管是张宝干掉了童贯,还是童贯摆平了张宝,对蔡京来说都是一个解气的结果。至于张宝、童贯串通一气,蔡京觉得倒是不太可能。虽然与张宝不对付,但蔡京却知道张宝是个心高气傲,不肯甘居人下之人。让他对一个阉宦俯首帖耳,很难。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最好是同归于尽。

    想要“雇佣”张宝的私军为朝廷所用,那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身为大宋的钱袋子,蔡京自然知道要想让张宝带领梁山人马去西北需要付出多少钱粮,但不管付出多少,那都是属于朝廷的钱粮。正所谓孙卖爷田不心疼,用的不是他蔡京的钱,蔡京也不会觉得有多心疼。

    而蔡钱袋子不拿钱当钱,朝廷“雇佣”张家私军去西北打仗的事情也就没多少阻碍了。至于张宝所要求的战场独立指挥权,对高俅来讲也不叫事。还指望着他张宝跟童贯斗个两败俱伤呢,若是让张宝必须听命于童贯,那还怎么指望两家相斗。

    有了高俅伙同蔡京的联名举荐,再加上梁师成、李邦彦等深感官家宠爱被抢走的“怨妇”敲边鼓,张宝率军赶赴西北协助童贯征讨西夏一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大事。张宝对此并不反对,他本就有意去一趟西北,倒不是真的要帮着大宋去开疆扩土,而是大宋的西北与辽国的西京道相邻。

    早先张宝在拿下高丽以后便命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人各带人马潜入西京道以山大王的身份各自发展,这次去西北,张宝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张家的势力在辽国西京道彻底把根扎稳扎牢,以待时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