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四十六章 讨人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六章 讨人嫌 (第2/3页)

何人去说服张宝走人?这个人选童贯斟酌了半天,最后决定让自己的义子童师礼带着礼物走上一趟。临行之时,童贯反复交代义子童师礼,切记不可让张宝抓着把柄,即便不能说服张宝另寻他处驻扎,也绝对不要得罪了张宝。

    有了童贯的叮嘱,童师礼自然也就知晓在面对张宝时该有什么态度。要说童贯虽是个太监,但并不像杨戬、梁师成那样一心谋私。相反的,对于建功立业的事情,童贯很感兴趣。而促使童贯如此积极参与兵事的原因,那还要从当今官家赵佶登基为帝时说起。

    赵佶登基以前,童贯便已经进了宫,他并不算赵佶的亲信,不像高俅、蔡攸早早便跟赵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宫内的杨戬、梁师成又早他一步向赵佶表示了忠心。这样一来,童贯的处境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当初赵佶安排高俅在西军是为了混个资历,将来好提拔重用。而童贯自请来西军担任监军,却实是为了避祸。一朝天子一朝臣,童贯晚一步讨好赵佶,便落后了同行杨戬、梁师成一步。而一个得不到官家信任的太监,在宫里是很难混出头的。为了自家的前程,也为了避免遭到同行的倾轧,童贯选择了另辟蹊径,通过军功得到官家的重视。

    童贯的选择没有错,虽然他并不在官家身边时时伺候,但他在官家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杨戬、梁师成还要高,关键便是他手中掌握着大宋最强的西军。在官家赵佶眼里,杨戬、梁师成只是可以将自己伺候的舒坦的奴才,而童贯却是能够替他开疆扩土的重臣。

    不过童贯并未因为受到官家赵佶的重视而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于张宝,童贯虽远在西北,但对其的关注却是一点都不比高俅、蔡京等人少。张宝,大宋朝堂的特殊存在,官家的纵容,导致张宝在与朝廷的争执中屡屡占据上风,童贯本以为张宝能够如此不把朝堂诸公放在眼里是仗着官家的宠信,但等他见到了随同张宝一起抵达西北的两万梁山军以后,童贯知道这梁山军才是张宝可以在朝堂立足的根本。

    西军之中名将辈出,算得上是精兵的部曲也不在少数。但当这些名将看到梁山军后,都是不约而同的拿自己心目中的强军与之做了一番比较,随即又不约而同的感到一阵沮丧。兵卒的身体素质倒是差不多,但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那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了。

    西军的大多数人都是得过且过的光棍汉,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这些人过得都恨潇洒,手里有点闲钱也全都用在吃喝玩乐上了,而成家的那部分人则是被养家糊口的烦劳所纠缠,整天不是愁眉就是苦脸,很难见到一张笑脸。

    反观梁山军的将士,目光中透露着坚定与自信,精气神那叫一个好,往外一站,就让人觉得精神。

    一开始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梁山军的将士为何表现的如此“淡定”,但等稍后一打听,才明白人家的确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两军的待遇,已经不能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了。不仅仅是将士每月的饷银有着极大的差距,关键是张家对待将士的照顾算是做到了全面,彻底解除了梁山军将士的后顾之忧。

    人活一世,最让人牵挂的便是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而张家却让自家将士完全作呕到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将士们每月所得的饷银,足以让家中的父母妻儿吃饱穿暖,而除了满足衣食无忧的这个愿望外,土地、求学等等愿望,张家也是尽量满足。

    投桃报李,在张家为自家将士解决了大部分后顾之忧后,受了张家恩惠的将士自然要通过甘效死命的方式来回报张家的这份厚待。

    这世上从来就没没来由的爱,同样也没没来由的恨。张家付出了真诚,自然也就可以收获到忠诚。这是西军想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