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兵 (第2/3页)
也学习汉人那样登基称帝,但地方上的财政大权依旧被各强势部族控制,只有战时才会出兵随同皇族出战,而平时则是各部族听调不听宣。 皇族强大时,各部族自是安分守己,对皇族俯首称臣,而等皇族虚弱时,想要取而代之的人便会出现。如今辽国对金国屡战屡败,不仅仅是折损了大量忠于皇族的战士,更是威信扫地,让那些一直心存取而代之想法的野心家们蠢蠢欲动。 耶律延熹虽然为人有些糊涂,但他至少也知道当下的他需要巩固皇权,不能让那些国中的反对力量得逞。消灭金国,已经不再仅仅是恢复自己尊严的小事,而是关系到辽国内部是否会陷入“战国时代”的大事。一旦代表辽国皇族的耶律氏在征讨金国一事上以失败告终,相信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各部族必定会向耶律氏发难,争夺辽国的正统位置。 眼下耶律延熹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再战金国,为了达到一雪前耻的目的,耶律延熹从各地抽调了大批的力量,对于地方的控制自然也就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不过耶律延熹此时也顾不得考虑去镇压地方上的不稳。他坚信,只要自己击败了金国,国中的那些宵小自是不敢轻举妄动。而在他与金国未分出胜负以前,国中那些宵小同样也不会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一切,还是要看辽金此番战争的结果。 张宝选择此时出兵西京道,恰是时候。他以流寇的形象进入了西京道。留守西京道的官军人手不足,仅是维持地方上的稳定就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更别说集中力量去应对张宝这伙“不请自来的人”了。而各部族的私军除了存着保留实力的想法外,更是想要找机会将这伙从大宋境内跑来的“流寇”收归己用。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虽是后世的毛爷爷提出来的,但毛爷爷也只是将这个事实用这句话给总结出来,实际上大多数人全是按照这个思路办事的。身处乱世,有兵有粮就有话语权,辽国各部族眼看着耶律延熹屡战屡败,为了将来打算,他们自是要多加强一下自身的力量,也方便将来跟人讨价还价。 选择以流寇的身份进入西京道,这也是张宝经过深思熟虑才作出的决定。此时童贯的西军已经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西夏与辽国狼狈为jian已久,一旦宋国在战事中占了上风,势必就会引起辽国的军事干涉,而张宝若是以宋军的身份进入西京道,那无异于给了辽国现成的干涉理由。 张宝不想给辽人送上把柄,也不希望被辽人当做出兵干涉借口,这才化装成一股在大宋混不下去的流贼进入了西京道。为了把这出戏做足,张宝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官兵剿匪的戏码。演员都是现成的,驻扎草城川的梁山军就是正义的一方,而张宝所带领的“流寇”则是慌不择路逃入西京道的“残匪”。 宁远镇是张家设立在辽国境内一个重要的情报中转站,此番张宝进入西京道,也将第一个落脚点设立在了这里。 宁远镇原本的驻军早在张宝率领梁山军赶到以前便跑了大半,剩下没走的也不是什么辽国的死忠,而是张家的情报人员。通过这些情报人员的帮助,有关张宝以及梁山军是“流寇”的身份也就被坐实了。 得知境内出现了流寇,距离宁远镇最近的武州辽军本是打算出兵剿匪,收复宁远镇的。但等得知这伙占据宁远镇的流寇人数达到万人的消息以后,只有五千兵马的武州留守立马便改了主意,决定先礼后兵。 但对于武州派来的“和平使者”,张宝压根就没当回事。他不是来做的,没必要跟人气。这时候没有直接砍了那“和平使者”的脑袋祭旗,只不过是因为分散进入西京道的栾廷玉、卞祥二部还没有赶来汇合而已。只等栾、卞二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