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胜军 (第3/3页)
后就只剩下一个追兵,萧先锋索性咬牙驻马,回身准备跟追兵决一死战。想法没错,解决了追兵,自己也就安全了,但萧先锋错估了自己与对手的实力差距。他是朔州大将不假,但能成为这大将却多是因为他后族族人这个身份,其本身的武力值并不是冠绝朔州,相比起紧追不舍的邓元觉更是存在一定差距。若不是邓元觉想要生擒活捉,萧先锋恐怕一个照面就得丢掉性命,不过即便邓元觉留了几分力,但还是将萧先锋一击从马上扫到了马下,重重的跌落在地,半天没站起来。 与此同时,邓元觉的光头军也陆陆续续赶到,不用邓元觉亲自动手,自有人上前将摔个半死的萧先锋绳捆索绑。 说起这光头军,在张宝麾下还不止一支,邓元觉手底下有一支,鲁智深手底下同样也有一支。由来已经难有人说得清了,反正不是张宝提倡的,当然张宝对于这种彰显个性的做法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宋人孱弱,不堪一击,这是大多数辽人的普遍观点。即便被武胜军夺取了武州,辽人也并未因此改变这一观点。在大多数辽人眼里,武州失守更多的原因可能是武州守将麻痹大意,而并非武胜军凭借武勇夺取的武州。也正是这一错误的观念,导致自萧先锋以下的朔州人马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原本就认为只要自己大军一到,武胜军便会灰飞烟灭,而在与邓元觉所部人马遭遇以后邓元觉又按照事先议定的战术避其锋芒,随后又坚守不出,这就让萧先锋等人认定自己先前的看法没错,宋人果然孱弱,野战不是辽人对手。 萧先锋及其所部人马一心要全歼遭遇的这一支武胜军,忽略了周遭情况的变化,以至于当事先躲藏在灰河东岸狼牙村的栾廷玉率部悄悄渡河尾随至萧先锋所部身后突然杀出时,萧先锋军心大乱,一万五千人的队伍被击溃。 得亏邓元觉俘虏了萧先锋,要是让萧先锋逃回了朔州,保不齐萧先锋就要小命不保。他所率领的一万五千人可说是朔州最后的机动力量,没了这支人马,朔州官员只能眼睁睁看着城外的武胜军攻城掠地而不能有所作为。 当击溃朔州人马的消息传到武州以后,张宝当机立断,命鲁智深率领本部人马留守武州,自己则带着亲卫营赶赴朔州,争取在大同府作出反应之前兵临城下。而朔州官员在知道萧先锋兵败的消息以后,虽是恨不得将做了武胜军俘虏的萧先锋给生吞活剥,但同时也派出告急信使赶往大同府,坚守待援。 而当告急书信送到大同府后,自然又是引起大同府官员的惊慌。短短不过月余,先是武州,现在又眼看着朔州即将不保,这武胜军的进军速度也太快了些。容不得大同府继续商讨对策,因为照武胜军这个速度,说不定等他们商量好对策,人家武胜军已经在朔州站稳了根脚,到时再想要驱逐可就不容易了。 大同府留守耶律余睹不再犹豫,当即调兵遣将,不仅下令河清、金肃二军出动,更是点齐大同府兵将,准备亲自出马,将入侵西京道的武胜军赶出辽境。赶走而不是全歼,这就看出了耶律余睹的精明,辽国认定这武胜军是宋国的兵马,但眼下辽金战事正酣,实在不宜与大宋开战。只是赶走的话,这仇就不算是死仇,而宋国之前宣称与武胜军没有关系,到时也就不好再改口说别的。而只要争取到辽金战事结束,到时再与宋国算算旧账也不迟。 正率部赶往朔州的张宝得到此消息后沉思片刻,又趴在地图上研究了半天,这才作出决定,命亲卫焦挺多打旗帜掩人耳目前往朔州与栾廷玉、邓元觉部汇合,自己则带着狄雷与韩五率领三千骑兵赶赴偏关,与此同时,带着张宝亲笔书信的几名信使也飞马赶赴各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