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 (第2/3页)
得!张宝招人的标准首重人品,然后才是个人能力。能力差可以后天培养,可要是人品差,那就很难去纠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一旦定下,想让他大彻大悟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大。 而张宝所看重的人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恃强凌弱,欺压良善。大宋重文轻武,武人难有出头之日,其中也就不乏有为求生计而误入歧途的。比如马勥、马劲,这兄弟俩本是富户子弟,打小好武厌文,其父见此也不强求,花钱请来名师教授兄弟俩武艺,指望他二人将来艺成之后能够投效朝廷,光耀门楣。 只是兄弟俩的性情耿直,属于眼里不揉沙子那一类,看不惯官场上的溜须拍马,去了一趟京城汴梁,然后便又回到家中。兄弟俩的武艺也没白练,散家财招募了一帮人便落草为寇。但落草归落草,兄弟俩对于打家劫舍却有自己的原则,妇孺老人不劫,落单行人不劫,和尚老道不劫。 这也不劫,那也不劫……马勥、马劲兄弟的日子自然也就不怎么好,可也因为这样,兄弟俩对了李助的脾气,也因此被张宝给看中了。马勥、马劲的武艺在王庆军中并不算顶尖,滕戡、縢戣兄弟俩就比他们兄弟俩强。但张宝却看不上滕家俩兄弟,只因为这二人的人品不咋地。老大滕戡人称下山虎,好杀人,常以杀人为乐,而老二縢戣则是个地地道道的流氓,人称食色虎。 如今张宝奉旨讨逆,但张宝的武胜军又不同于吃着大宋俸禄的官军。马勥、马劲兄弟在张宝眼中算是做人有原则的义贼,值得费点心思招揽,至于像是滕戡、縢戣那种人渣,就算他们愿降,张宝也打算为民除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李助谈得来的,基本上的人品都可以保证,也就有了值得招揽的价值。张宝如今虽也算是兵强马壮,但对于人才,他是永远不会嫌多的。文官要培养,武将也要继续挖掘,像马勥、马劲这种江湖豪杰,有机会要招揽,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招揽。 洛阳城里王庆军的主心骨是李助,但通过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张宝有信心诱使李助前来“自投罗网”。一旦洛阳城里没了李助,仅靠马勥、马劲是守不住洛阳的,至于之后如何发落李助等人,那就是张宝的事情了。朝廷的想法张宝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朝廷也拿张宝没辙。 武胜军的后勤并不依赖朝廷的供应,而此时国内叛乱未平,朝廷也不会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即便朝廷想要对付张宝的武胜军,那也是在平定了田虎、王庆、方腊的叛乱以后,目前还不会因为张宝擅自做主而与张宝翻脸。 …… 得知李懹、刘以敬、上官义被俘,洛阳城里的李助当即便急眼了,要不是马勥、马劲兄弟拦着,李助搞不好当时头脑发热便领兵来攻。不过等到头脑冷静下来以后,李助也知道发兵来救并不见得能救到人,反倒容易逼得武胜军“撕票”。 李助行走江湖多年,自然清楚绑票这桩买卖里的门道,需要注意什么他也是门清。过去都是他是绑匪,别人是rou票家属,但这回他成了rou票家属。为了顺利救回被抓住的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李助一面派人与武胜军谈“赎金”,一面暗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救人。 谈判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麻痹武胜军的防范,作为一个绑票界的老前辈,李助从未想过向人妥协。他是艺高人胆大,如今的楚王妃,王庆过去在汴梁的小情人童娇秀,就是李助只身一人从汴梁绑来献给王庆的。 绑匪,也有绑匪的尊严。 不过李助终究不是个擅长阴谋诡计的小人,他虽是派人与武胜军谈判商议赎金的事情,但张宝也不是个容易被糊弄的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使者的嘴中套出了李助的真实想法。一个本家侄儿,两个手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