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六十八章 稳中取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稳中取胜 (第3/3页)

在这时,田虎的援军也通过了壶关,不日就会进入泽州,汇合困守陵川的董澄。

    董澄在晋城城下大败一场的消息引得人在太原的田虎很是恼火,不过恼火归恼火,该干的事情也不能耽搁,趁着此时朝廷官军的主力多集中在清剿江南方腊的时候,田虎想要继续扩张那就必须先解决掉武胜军。

    既然九万人都不是武胜军的对手,那就再派十万人马,就算是用人命来填,那也要干掉武胜军,为大晋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田虎聚众造反之初,手下兵马不过数万,这数万人也多是占据三山五岳的好汉,得了田虎的金银珠宝,这才拥护田虎为主。而随着连续击败赵宋朝廷在各地的守军,田虎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由当初单一的贼寇武装变为了贼寇与朝廷降兵组成的混合武装。而田虎本就不是个擅长经营的明主,仗着手下兵强马壮割据一方,但对如何治理民生,田虎却是一窍不通。不气的说,此时大晋国的财政,完全就是依靠抢劫二字。

    早先还只是抢劫民脂民膏,但随着晋城大败,田虎军开始抢人了,拉壮丁扩大队伍,而那战斗力,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田虎军的军队规模是又大了,由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但战斗力却还不如早先与武胜军在晋城一战时,得知田虎又派十万大军来援,张宝不仅没有丝毫慌乱,反倒觉得距离自己开始招安计划的日子逐渐逼近。

    组织越大,期间需要协调的关系就越是复杂。往往许多闻名远震的组织最终不是倒在对手的枪口下,而是被内部的纷争给拖累的走向灭亡。田虎势大,看似不好对付,但其内部也因吸纳了许多怀有不同目的的人而变得不再心齐。

    没起事之前,田虎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但随着麾下来自各路的英雄豪杰增多,原本对田虎马首是瞻的人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算计。名利二字,永远是矛盾的根源,田虎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那就怪不得他人生出二心。

    如今的大晋国,既有早年追随田虎至今的人,也有迫于形势无奈归降田虎的朝廷降将,还有见到田虎势大而归附的强人,这三方势力各自都有着各自的盘算。就比如这回田虎派来的十万援军,主帅邬梨那是田虎的国舅,副帅徐京、荆忠,则是朝廷降将,至于先锋山士奇,则是见到田虎势大而不得不选择归附的强人。

    对于田虎派来的这十万援军,张宝并不认为能对自己构成多大的威胁,但为了自己的“招安大计”能够顺利进行,再给田虎一个深刻教训却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血的教训,才会引人深思,也只有血的教训,才能让人心生二意。

    不让田虎麾下那些人通过惨败醒悟紧抱田虎大腿这条路行不通,他们就不会生出二心为自家的安全考虑退路。有了王庆这个榜样,只要张宝愿意伸出橄榄枝,就会有人伸手去接。但若是不显示出自身的实力,那在没看清楚田虎外强中干的现实前,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紧抱田虎大腿不做他想。

    晋城大败董澄九万人马,只是张宝牛刀小试,而解决赶来支援董澄的十万田虎军,就是坐实田虎军不堪一击的事实。

    击溃为主要目的,歼灭则是次要目的。田虎虽然造反与朝廷分庭抗礼,但朝廷眼中的叛军在张宝眼里却还是同族百姓,对“自己人”下狠手这种事张宝没什么兴趣。张宝的目的是通过连续击败田虎军动摇田虎内部的人心,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朝廷的封赏拿“自己人”的人血来染红自己的盔缨。

    而相比起歼灭,击溃明显要更容易办到。毕竟这十万田虎军多是由朝廷降兵以及临时抓来的壮丁组成,打打顺风仗还有可能。可一旦被动摇军心混乱起来,那邬梨就算是当世名将也难以挽回败势,更何况邬梨还不算是什么名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