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二百七十六章 监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监军 (第2/3页)

事一桩桩,一件件的给念了出来。在郑之瑞的眼里,张宝此时手里拿的根本就是地府判官手里拿的那本生死簿。赵能、张礼平日里作恶多端,就如张宝所言,害怕收下他们带坏了自己原来的人马,所以只能忍痛将这两员“大才”送往极乐世界享福去了。

    “知道为什么不杀你吗?”张宝随手将手里的“生死簿”递给了身边的一名亲兵,开口问郑之瑞道。

    郑之瑞是个读书人,既有读书人的几分气节,也有一颗梦想做官的心。但让郑之瑞感到惊恐的,是张宝竟然对于他过去所干的事都了如指掌,这种被人看透的滋味很难受。但为了不步赵能、张礼的后尘,郑之瑞此时表现的“很乖”。

    “呵呵……不必如此紧张。小可知道,郑先生委身从贼也是想要替自己挣出一份前程。但是啊,田虎实在是不值得先生去拼死扶保的对象。以后先生就留在小可身边先做一幕僚,待日后立下功劳,再另行重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郑之瑞此时哪还敢有别的意见,他本想要在张宝面前装清高,显示自己有多忧国忧民,可惜却叫张宝一眼看破。人在做,天在看,张宝虽没有长老天爷那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但张宝手底下专门负责斥候工作的谛听营也不是吃素的,对于郑之瑞这个颇受田虎重视的大晋高官,张宝自然清楚郑之瑞是什么人。

    说是让郑之瑞做自己身边的幕僚,实际上张宝却是打算让郑之瑞担当自己的说,去劝说田虎军中那些已经对田虎“心生不满”的人。墙倒众人推!早先田虎势大,自然无人敢反。可如今田虎接连失利,尤其是留下郑之瑞、赵能、张礼三人率领一万人马断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以后,大多数人对田虎都感到一阵阵的心寒。

    田虎军中以大多粗占多,郑之瑞、薛时、李天锡等人是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对于这些读书人,那些大老粗都有几分敬畏,倒不是郑之瑞等人做了什么让别人心服口服的事,而是大宋一直坚持重文轻武这项国策百余年的后遗症。

    眼下田虎军中可以算得上是智囊的李天锡、郑之瑞、薛时三人里就只有李天锡还没被张宝俘虏,剩余的二人则都在张宝这里“做”,再加上田虎一路败退,离开壶关的时候是还有十余万人马,可等他回到太原府的时候,身边仅剩下不到一万,减去他留在上党防备武胜军北上的钮文忠五万人,又将近一半人在田虎返回太原府的路上“开了小差”。

    不能怪田虎军的将士贪生怕死,这些人不是被抓壮丁抓来的,就是被俘之后归顺的朝廷降兵,田虎得势的时候自是不敢跑,可如今田虎倒霉了,为了不被其牵连,自然是能跑就跑,能跑多远跑多远。

    张宝此时派出郑之瑞担任自己的说,确是一记妙招。此时田虎军上下人心惶惶,田虎自顾不暇也就没有工夫去加强对地方守将的管制。那些各地守将在投靠田虎前多是占据各山头的山大王,田虎势大的时候自是拥护田虎,但等见到田虎势微,自然也就开始为自家谋求退路。

    郑之瑞拿着张宝所给的朝廷赦旨,自然也就成了那些已经“生出二心”的各地守将所最欢迎的人。而知道各地守将人心不定的田虎除了勃然大怒外,剩下的便是命自己的国丈范权前往辽国搬请救兵一事。

    由于张宝发起的“招安计划”加剧了田虎与各地守将的互不信任,郑之瑞的任务完成的还比较顺利,现实早先一直未被张宝命人拿下的泽州高平献城来降,随即便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各地守将纷纷倒戈,打着不愿与田虎这种数典忘祖的小人为伍的旗号,重回投入大宋的怀抱,摇身一变就成了官军。

    人在太原府的田虎欲哭无泪,当初将各山头来投的强人分散各地充当守将是为图一个耳根清净,却没想到这些“喂不熟的白眼狼”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