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良禽择木而栖 (第2/3页)
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张宝此时没兴趣掺和朝廷与方腊的战事,他派出十艘炮舰,也只是为了确保合作者的人身安全,至于朝廷跟方腊谁胜谁负,张宝不准备掺和。 此时王庆向童贯提出让杭州湾内的张家炮舰参战的建议,那也只是一个建议,张家会不会答应,还是未知数。童贯是朝廷的枢密,但张家会不会买他这个枢密的帐,童贯心里同样也没底。 不过凡事总要先试试才能知道结果,童贯也是抱着万一的想法,准备派人先去跟杭州湾内张家十艘炮舰的指挥官阮小二接洽一下,探探口风。而这种非官方的私下会面,最好安排一个随时可以当做替罪羊的人去,那样即便出了事,也可以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刘敏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王庆的代表,童贯的如意算盘打得精明,让王庆找人去,那样即便事情没成功,自己也可以推说是王庆擅自行动,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顶多也就是个御下不严的小过。当然若是事情办成了,自己则可以说成是自己在幕后运筹帷幄的结果。 “临危受命”的刘敏亲自面见了阮小二,不过刘敏见阮小二的目的自然不是劝说阮小二率领麾下炮舰协助朝廷官军破城,而是与阮小二商议如何接走准备投奔张宝的王庆军。随着与李助的会面,刘敏已经下定决心另投明主。 若是刘敏只是孤家寡人,那刘敏想要离开就是随时的。但刘敏并非孤家寡人,当初王庆还没接受朝廷招安的时候,刘敏是除了王庆、李助外的三号人物,随着李助转投了张宝,刘敏也就成了王庆军内的二号人物。而由于王庆一心讨好“老丈人”的缘故,王庆军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将刘敏视为了主心骨,刘敏准备离开,自然也要拉那些对他信任的人一把。 早先王庆军接受朝廷招安时人马有七万之众,毕竟在接收招安时王庆还算厚道,没有强逼他人跟随,有一部分人便在那时选择了离开。而随着强渡长江开始,王庆军便开始大幅度减员,等到杀到杭州城下时,王庆军已经只剩下三万余人,超过半数的人成了他人领功受赏的垫脚石,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对王庆离心的主要原因。 除了刘敏准备离开外,左谋、奚胜、陈赟三人也同样准备一同离开,倒不是其他的人还对王庆死心塌地,而是当初跟随王庆一同接受招安的人如今已经死得不剩几个了。刘敏等人离开以后,王庆身边剩下的老兄弟也就滕戡、縢戣、柳元、潘忠四人而已。 这回随同刘敏一道离开的人除了左谋、奚胜、陈赟三人外,还有刘敏四人如今手里所掌握的一万多残兵败将,这也是为何刘敏要亲自面见阮小二的主要原因。他不愿将自己的嫡系留给王庆,想要给那些相信他的人指条明路。 而刘敏所担忧的问题,在阮小二看来并不是问题。张家的海军极为强大,张家的一半资源,都是用在海军建设上。此次出现在杭州湾的十艘炮舰,不过只是张家海军的冰山一角,将刘敏手下万余人一次性运走,对张家海军来说也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水面上,是张家说了算。二十艘内陆型运兵船,就可以达到目的。等出了杭州湾再在海上换大船就是,相信就算童贯事后知道了这事,也不敢进行阻拦,除非他不想好了。 人的眼界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增长。阮小二早先也就只是梁山水泊边的一个渔民,顶多也就只能算是在家乡小有名气,但随着张家海军游遍五湖四海,他的眼界自然也就变得开阔,让人见了有种不动如山的沉稳。 而事实上也正如阮小二向刘敏保证的那样,当按照事先约定带着人来到指定地点的时候,阮小二承诺的运兵船出现在刘敏的眼前。 “传令下去,速速登船。”刘敏吩咐左谋道。 左谋闻言点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