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零九章 做个有钱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做个有钱人 (第3/3页)

主,办事自是尽心尽力,在看过朝廷所开出的条件以后,当即便向张宝指出了朝廷的“险恶用心”。

    事情是明摆着的,朝廷这次有意用琼州的管辖权换取安东大都护府两千万贯钱的“支持”,等到将来朝廷财政缓过来以后,会以两千两百万贯钱从安东大都护府手中换回对琼州的管辖权。

    这个条件看似对张宝有利,这一出一入就是两百万贯的好处。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比如这还款年限,到底什么时候朝廷的财政能够缓过来,条件里却只字没提。二百万贯对平常人来说是笔巨款,可对如今富可敌国的张宝来讲,真的不算什么。更为关键的是,琼州距离登州甚远,张宝就算要了也没用处,反倒要替朝廷分担责任治理民生,而且一旦朝廷眼馋张宝在琼州的建设,拿出这支文书要求赎回琼州,那是即便有两百万贯入账,可期间张宝为建设琼州所付出的心血,恐怕到时就都要打水漂了。

    这是一桩赔本买卖!做不得。

    纵是此次朝廷使者蔡鞗巧舌如簧,甚至不惜拿出父亲蔡京的身家性命来赌咒发誓,但朝廷隐藏的意图已经被张宝和朱武看破,张宝又怎么可能明知前面有坑还非往里面跳。如今是朝廷有求于人,主动权掌握在张宝的手中,朝廷就算对张宝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主动挑起事端。

    而就在蔡鞗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张宝却又向朝廷提出了新的提案,愿意拿出一千万贯借给官家,帮助朝廷度过难关。记住,是借给当今官家赵佶,而不是借给当今的大宋朝廷,也就是说,张宝借出的这一笔钱会归到赵佶的私库里,朝廷能从赵佶手里拿到多少,张宝不管。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想要打消贼惦记,最好的办法便是转移贼的注意力。用一千万贯来激起官家与朝臣的矛盾,这笔买卖不亏。对于赵佶的为人,张宝心知肚明,他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把到手的一千万贯拿出来“救济”朝廷的,而他不肯拿钱,正在等米下锅的朝臣则必会对官家赵佶心生不满。

    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下手也是最容易被攻破的。赵宋厚待读书人,以此获得了读书人的支持,而有了这些读书人的支持,赵宋想要灭亡都难。挑拨君臣的关系,离间皇室与臣民的和睦,张宝日后才好浑水摸鱼。之前就说过,张宝不算是好人。此番朝廷出手算计在前,张宝自是不会光挨打而不还手。

    蔡鞗是蔡京的第五子,与蔡京早卒的二子同名,仗着父亲蔡京在朝中的权势,在汴梁混了个年轻俊杰的名头。这个名头的含水量有多少,张宝并不清楚,唯一知道的,便是蔡鞗没有看出他代表官家跟张宝所签的那份借据里的猫腻。

    人要脸,树要皮,平白接受张宝的一千万贯“支持”,无论是官家还是朝廷都有点不好意思拿,可若是再加上利息,那就拿的比较心安理得了。这纯粹就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理。

    利息,就是张宝对这份签约所钻的空子。一分利并不算高,但就跟朝廷早先拿琼州作为交换的筹码一样,也没说明这份利息到底是年息、月息,还是日息。年息最好算,一年利息十万贯,月息也不算太多,一年一两百贯利息。可要是换成日息,呵呵,那到时赵佶要还的数目可就是一千万贯的数倍了。

    这就是阎王债!

    可惜蔡鞗没看出来这其中的险恶,在签订了契约之后,蔡鞗带着一千万贯本金离开了登州,而他随身携带一式两份的那份契约,也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由贼王时迁亲自出手偷了出来,加了一个日字后又送了回去。这一切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蔡鞗至始至终都不知道那份被他视为一桩大功劳的证据已经被人动了手脚,还在幻想着回到汴梁以后会受到嘉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