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一十五章 唇亡齿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 唇亡齿寒 (第2/3页)

的嚣张气焰。

    一个人的想法总是会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改变而改变。过去张家尚未发迹,选择投靠张家的卢俊义、栾廷玉等人一方面是不愿碌碌无为的做个平庸之辈,另一方面则是被张宝那时收复幽云的壮志所感。但随着张家的日益壮大,收复幽云这个志向也就显得有些微小了。

    张家的海军是当世最强,通过海军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索,隶属张家的将领早已不再将眼光局限在大宋周边,原来这个世界除了大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等待自己去征服,在卢俊义等人眼里,大宋官军里的关胜、杨志等人,也就跟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样,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地,与自己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眼界的扩展,让许贯忠、吕将等大部分归属张家的文武官员心气高涨,有心辅佐张宝建立一个远胜历朝历代的强大帝国。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宋的存在也就越发显得碍眼了。灭掉了大宋,不仅可以保证安东大都护府拥有足够对外扩张所需的人口,更可以让张家南北畅通,势力连成一片。

    但师出无名,大宋此时占据着正统的位置,安东军虽可以凭借自身实力灭宋,但终归在名声上不太好听,以下犯上,总是会给野心家提供捣乱的借口。为了避免去应付境内层出不穷的叛乱,安东军必须要想办法先占据一个理字。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要占据了道义上的至高点,灭宋才会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以说若是大宋朝廷一直与安东军保持相安无事的状态,那安东军也不好主动去寻朝廷的麻烦。可偏偏大宋朝廷里的某些人不识好歹又自视甚高,即没有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错误的将安东军此时的退让视为软弱可欺,在得寸进尺的同时也将话柄送到了安东军的手中。

    在安东军眼里,此时大宋朝廷所做的一切与跳梁小丑的行径并无区别。别看此时朝廷蹦跶得挺欢实,但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宋弱而金强,一旦宋金反目,安东军只要按兵不动,那大宋就难逃灭亡的命运。

    若是朝廷此时不与安东军把关系闹僵,等到宋金交恶时,安东军也就没有了袖手旁观的理由。而现在,大宋朝廷看似占尽了便宜,但实际上已经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祸根。在挪用了安东军的借款用以扩充军力的同时,大宋朝廷志得意满,兴冲冲的下令尚还未恢复元气的大宋西军挥军北上,去履行先前与金国的盟约。

    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此时的大宋朝廷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失去了辽国作为北方屏障,对自身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而且此时着急慌忙的派兵北上,也不是真的就是将金国视为盟友,仅仅只是见辽国式微,担心去晚了会连一口汤都喝不到而已。

    像这样见好处就上,见麻烦就躲的行事,最后能落个好下场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北宋灭亡时皇室的凄惨令人同情,但若是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自己作出来的?没有那个能耐,偏偏还要往里面掺和。

    当张宝得知大宋朝廷派出西军北上攻略南京道时,也是不禁摇头苦笑。他本就不是个愚忠的人,对于手下人那点小心思,他同样也是心知肚明。至于大宋的死活,张宝采取的态度也是顺其自然,自己作死,那就怨不得旁人。

    眼下张宝也没有精力去“劝阻”朝廷办傻事,自己手头一大摊子事等着自己处理,哪有那个闲工夫。接手了西京道以后,眼下张宝能够调用的也就是安东第四军的李懹部,登州的第一军以及梁山的第五军还要等些时日才能抵达,目前的张宝,还是要以守为主,只有等兵马到齐以后,才能对完颜银术可展开反攻。

    在这种情况下,文德也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作为金军的一支偏师,完颜银术可所带兵马不多,所采取的战略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