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难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难受 (第2/3页)

是执行的晚了一些。

    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赵玉盘的反应出人意料,而安东大都护府对待此事也没有过激的反应,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但越是如此,心里有鬼的人就越是心里没底。

    超出计划外的反应,往往会使人方寸大乱。原本朝廷也预先设想了安东大都护府的反应,留家眷为质这个借口也是朝廷准备用来搪塞安东大都护府向朝廷要人的。只是朝廷还没用上这个理由,安东大都护府先说了。虽然这个理由很正当,很合理,可不是自己说的,就会让人担心是不是还有什么自己所不知的事情正在悄然进行当中。

    时至今日,在大宋君臣的心里,张宝早已经跟国贼划上了等号。说张宝有颗忠君爱国之心,倒不如说母猪能上树更容易让人相信。而张宝亦知道自己是朝廷“有志之士”欲处之而后快的目标。在这种前提下,张宝自是不会相信朝廷所说的任何“甜言蜜语”。

    这时候赵玉盘被诓骗回汴梁为质,但事情却并未向着朝廷所预先设想的那样发展。安东大都护府的反应冷淡,似乎压根就不在乎赵玉盘的安危。但反过来一想,安东大都护府还真是不必担忧赵玉盘的安危。

    实力,才是决定主动权归属的根本所在。若是朝廷欲安东大都护府实力相当,那以赵玉盘为质还真能让安东大都护府投鼠忌器。可问题是朝廷如今的实力远不如安东大都护府,常年的武备松懈以及以文治武的政策失当导致大宋诸多具备将帅之才的人被安东大都护府招揽,收归己用。

    再加上如今的大宋摊上一个兴趣爱好颇多,挥霍无度的官家,大宋朝廷陷入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尴尬处境也就不足为奇。

    扣押赵玉盘在汴梁为质看似是个妙招,但实际上主动权依旧掌握在安东大都护府的手中。一旦安东大都护府开口向朝廷要人,就现如今这朝廷,十有八九不敢不给。而为了避免安东大都护府借机生事,朝廷还需要花费人力物力确保赵玉盘无事,否则极容易惹来安东军的兵戎相见。

    烫手山芋啊,本以为扣住赵玉盘能够迫使张宝来汴梁,却不想张宝不仅没来,反倒还得罪了当今的皇后,连带着二殿下赵柽也受了牵连,在朝堂民间的风评一下子降低了不少。当今官家赵佶如今虽还不老,但身为长子的赵恒也已经成年,连儿子都能满地跑了。

    大宋如今虽大不如前,但一国储君依旧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长子赵恒占了一个兄长的位置,而次子赵柽的生母则为当今皇后,还有三子赵楷,最得赵佶喜爱。这三人是目前大宋储君的最有力竞争者。

    长子赵恒最为年长,生母王皇后虽已亡故,但毕竟贵为往后,按照传统,只要赵佶不行废长立幼之举,那储君之位就是他的。而次子赵柽年幼时受张宝影响,多与民间百姓接触,也就成了最接地气的一位皇子,在民间的声望要远高于兄弟,至于三子赵楷,与赵佶一样擅长诗词歌赋,并借此机会结交了大批文人墨,在士林清流中颇有人望。

    三人为了储君之位明争暗斗多年,虽还没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境地,但也到了哥仨只要有一人上位,剩下的二人就别想有好日子过的程度。赵柽因为诓骗亲姐的缘故名望受损,赵恒与赵楷不仅不同情,反倒私底下拍手称快,更暗中派人推波助澜,进一步破坏民间对二皇子赵柽的看法。

    赵柽会有今日之果,完全就是咎由自取。百姓无知,但却也知道亲疏远近。大义灭亲这种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连至亲都不知道去爱护关心的人,还会去关心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

    百姓不懂什么国家大义,更不知道顾全什么大局。在百姓朴素的是非观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