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2/3页)

是与朝廷叫板,不会有多少人去支持,而张宝却恰恰相反,那些决定追随张宝的人一旦见到张宝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们会十分高兴的站在张宝的身边。

    朝廷习惯了以势压人,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所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别人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却忽略了张宝同样也是拥有国家级实力的对象,要说到实力的强弱,明显是安东大都护府更胜一筹。朝廷会屡屡在张宝手中吃瘪,最关键的原因便是朝廷并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总是习惯于以上位者自居,只要张宝的反应出格一点,朝廷也就跟着抓瞎了。

    以张宝现如今所掌握的力量,想要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但张宝目前来说还没做好准备。倒不是没准备将赵宋取而代之,而是没有做好改朝换代后的安抚工作。大宋好赖也存在了百余年,民心稳固,在大多数百姓眼中,大宋是正统,即便张宝的安东军再强,也是属于臣子。以下犯上,往往总是会令人难以接受。

    安东军不怕打仗!但没完没了的清剿也会让人受不了。更何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张宝想要争取做黄雀,却不稀罕当个只顾眼前的笨螳螂。放着正值强盛期的金国不顾,反倒跟“自己人”打得不可开交。大明就是这么玩完的!张宝可不想忙来忙去便宜了那帮通古斯野人。

    这天下,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而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金国无疑是被张宝当做了捅向大宋的杀猪rou。一旦金兵南下侵宋,以目前大宋的实力压根就抵挡不住,而金人属于外族,难以得到宋人的认可。

    到那时,朝廷无力挽回败局,民心自是也会跟着丧失,而张宝率领安东军力挽狂澜,名正言顺的接收大宋的民心,这不比冒着被人视为乱臣贼子的叛乱要强。

    张宝不直接派兵进入辽国的南京道,一是瞧不上那个不顾大局,生死存亡之际还不忘了铲除异己的耶律定,二则是想要给金兵留下一条南下侵宋的道路。如今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张宝的安东军都具备实力抵挡金兵的条件。海上是不可能让金兵通过,而西京道更是不会允许金兵“借道”。张宝若是拿下了南京道,那金兵想要进入大宋就得绕一个大圈,直到抵达了吐蕃一带才能进入。

    劳师百里,必厥上将军。金兵要是真绕那么大个圈,那真就是得不偿失。此时的张宝已经不打算替大宋担当什么北方屏障了。吃力不讨好啊,自己在费尽心思的为大宋北方安危努力,可身为受益者的大宋朝廷却在想法设法的算计自己。

    这未免也太叫人寒心了!

    张宝本就不是什么为了顾全大局而委曲求全的主,既然朝廷不识好歹,自己自是没必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既然为了对付自己而去相信女真人那些白眼狼,那就让宋国君臣体验一把与狼共舞,与虎谋皮的后果。

    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方知酒浓。不挨揍,那就不知道疼是怎么回事。已经决心也借金人之手教训不知好歹的赵宋朝廷,张宝自不会连金兵南下的最后一条出路都给堵死。既然认为金人人傻好骗,那就叫赵宋君臣认识一下骗人的下场。

    南京道的安危,张宝并不是很关心,只要好好经营西京道,再加上海上、高丽以及登莱五州,安东军可以随时对金国发动反击,想要封闭金宋的联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张宝不在乎南京道的死活,但却有人在乎。早先耶律敖卢斡念在同族的情分上倾力支持南京道的耶律定,却不想好人没好报,把自己给搭了进去,失去自由被软禁在了析津府。

    吃一堑、长一智,估计此时若是再让耶律敖卢斡选择是否救援耶律定,耶律敖卢斡会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耶律定,大辽现任皇帝,别人可以不在乎南京道的归属,但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