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食其果 (第2/3页)
多数人虽将安东军视为日后的最大敌人,但此时自顾不暇,也就不希望在这时过早与安东军发起全面战争。短暂的和平,是金国目前需要的。至少在完颜晟安抚住国中各股势力之前,完颜晟并不希望与安东军兵戎相见。 完颜斜也的回归,也就让金国明白了安东军无意开战的讯号。一个完颜斜也并没被完颜晟放在心里,安东军此时的态度才是完颜晟最关心的。不过完颜晟也是看人下菜碟,安东军强大,金国才会慎重对待,但大宋朝廷就得不到金国的这份重视。 不能怪金国势利眼,只能怪大宋朝廷自己不争气,还不知道藏拙,早早就被金国看清了底细。金国以武立国,尊重强者,鄙视弱者,大宋西军在伐辽的表现差强人意,也就怪不得金国拿有色眼光看待大宋。 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如何能获得尊重?盟友?辽国都亡了,这时候还提什么盟约。当宋国使者抵达金国提出想要讨还金国在南京道的缴获时,金国上下对此嗤之以鼻。不仅没有答应宋国使者的要求,反倒要求宋国仿照当初与辽国所签的盟约,将原先要上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宋国自是不肯答应。好不容易赶走了辽国那匹狼,没想到转眼又跑来金国这头虎,而且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头虎还是自己招来的。一想到当初朝中那些提醒朝廷应该联辽抗金的人,宋国君臣就感到脸上有点火辣辣的。 只是木已成舟,宋金两国已经接壤了,金国可以通过南京道直接杀进宋国的腹地,而令宋国尴尬的是,本国的军队却不足以保证可以抵御金兵的入侵。 有人提出可以借助安东军抵御金军,但问题是早先宋国君臣与安东大都护府的关系不睦,算计人家不止一次两次。就是现在,安东大都护张宝的侧室还有一人被扣押在汴梁。这时候想要人帮忙,人家肯不肯帮?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但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朝廷的使者在金国碰壁后,便又跑到了西京道的大同府,求见安东大都护张宝。而等张宝听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以后,不禁哭笑不得。谁给他的勇气跟自信,让他认为自己会在这时伸出援手? 呵呵,用得着的时候就是忠臣良将;用不着的时候就是乱臣贼子。这大宋朝廷也太现实了一点吧?真当别人都是傻子,随便说两句好话就能糊弄的别人去卖命?等到别人拼得两败俱伤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求人都不知道摆正自己的态度!能成功才是见鬼了呢。 张家早已不是过去任人摆布的时候,以安东大都护府目前所掌握的实力,不去找朝廷的麻烦就该烧高香感谢祖宗保佑。还用上位者的态度颐指气使,那纯粹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张宝没兴趣跟认不清现实的朝廷使臣一般见识,也没必要为此报复朝廷的不长眼。反正会有人替自己教训宋国君臣认清现实,自己只需要袖手旁观,金兵的铁蹄就会让还活在自己幻想中的宋国君臣醒悟。 赶走了朝廷使臣,张宝继续忙着自己手头的事,至于朝廷使臣所提要求,他也只是跟手下众人说了一下,谁也没打算真的按照朝廷的吩咐去干。时至今日,安东大都护府已经成为了一个不需要依附朝廷而存在的利益集团,大宋朝廷所围绕的是官家赵佶,而安东大都护府则是以张宝为中心。 的确,安东大都护府内的许多人过去都是有心报效朝廷的人,但随着安东大都护府的实力日益壮大,那些过去的“忠臣良将”也随之将那份忠诚转移到了张宝的身上。学成文武艺,货卖于识家。人心、立场等等都是随着自身地位、身份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过去张家弱小,不得不依附朝廷行事,但如今张家已经具备了自建一国的资本,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