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_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好安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好安置 (第3/3页)

而且还因为送得早,让安东军都没来得及出手相救。

    赵桓觉得自己会去北地受苦是受了父亲赵佶的连累,可别人却不这么觉得。赵柽、赵楷是被赵桓送去了金营,而赵佶则是因为被赵桓软禁在龙德宫,得到金人围城的消息时想跑都没来得及。可以说大部分赵宋皇室,对赵桓的怨恨要比对金人的怨恨更深。只不过早先都是受金人欺压,这点怨恨也就没有发作,但现在终于安稳了,这点藏在心底的怨恨也开始纷纷冒头。

    赵桓本人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尽失人心”的现状,还以大宋官家的身份自居,在赵佶父女团聚的家宴上,心里还在盘算着如何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只不过赵桓并不知道,他心里所想的那些“亲信”,早已被张宝踢出了朝堂,对他的“复辟计划”没有任何帮助。

    而相比起赵桓,赵佶要更加识时务一些。好歹也是做了几十年官家的人,这点见识赵佶还是有的。赵佶清楚,如今大宋虽还是赵姓当家,但大权却是落在张宝的手中。别说什么重掌大权,就连自家的性命都掌握在对方的手里,这时候乱蹦跶,只能是自寻死路。

    对于权位,赵佶并不像赵桓那样眷念。他是已经享受过的人,而且他也清楚自己的那些亲信都已经让儿子在位时给铲除的一干二净,能够与家人团聚,余生富足的过完这辈子,赵佶就觉得知足了,所以对于张宝掌权一事,赵佶表现的很平常,并不反对。

    而赵柽、赵楷二人相比起赵桓也要更有城府一些,兄弟俩很清楚眼下他们实际上“人为刀俎,我为鱼rou”的处境,有了赵桓这个出头鸟,他们兄弟俩自是乐得清闲。

    一场家宴,吃得人各怀鬼胎……

    两个月后,秘密出宫抵达耽罗岛的太皇太后郑氏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和亲儿子,突遭变故而不得不离散的一家终于团聚,自是又一番痛哭流涕。而等到众人散去,仅余下赵佶夫妇的时候,赵佶也问起了郑氏有关皇宫内的情况。

    郑氏并不清楚自己这丈夫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不敢随便乱说,只是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听到的对赵佶复述了一遍,而当赵佶听说如今大宋各地平稳,官员心齐的情况后,忍不住叹了口气,又问道:“梓潼觉得,那张宝可有重演太祖时旧事之意?”

    “这……官家,妾身觉得那张宝恐怕还在犹豫。”郑氏想了想后,不确定的答道:“只是……”

    “只是什么?”见郑氏说话吞吞吐吐,赵佶不由追问了一句。

    “只是就怕张宝无心,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将有意啊。太祖时的旧事,一半是太祖有意,而另一半则是他身边那些亲信的拥护。”

    “这个……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官家……”郑氏欲言又止,赵佶见状笑道:“梓潼,你我夫妻,还有何话不能说,但讲无妨。”

    “官家,若是那张宝日后真的要行太祖旧事,那……”

    “唔……若是将来真有那么一天……那就顺应民意吧。”赵佶闻言沉思了片刻,叹了口气道。

    除了赵佶夫妇外,无人知道这一晚夫妻二人的谈话内容,而放下了心事的赵佶在精神状态上也随之一变,放下了心理的包袱,自然精神也就轻松了下来。但赵桓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赵桓的生母早在赵桓还没被立为储君之前就去世了,而赵桓这人又喜欢以己度人。过去在北地共患难,心里的矛盾也就各自强行压下,但如今已经脱离了苦海,早先的那些矛盾也被重新翻了出来。

    本来也没人打算跟赵桓翻什么旧账,可赵桓却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认为别人有心想要害他,原本很平常的一句话,往往就能被他“分析”出种种恶意,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意搭理赵桓了。相比起在北地的时候,此时的赵桓要显得更加孤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