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_第50章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章 (4) (第2/2页)

心中。

    对朱熹这样的读书人而言,他们读书破万卷,总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悬梁刺股,以苦为乐,悟‘道’之后能尽万物之‘理’,赞天下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心中会有‘存天理,灭人欲’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理’即是所谓儒教之‘道’。

    总而言之,‘道’是世间万物的总规律、总法则,悟道是非常困难的,极少数人悟道之后著书立说,布‘道’于天下,就能成为圣人。孔子、孟子和朱熹就是这种圣人。我看王守仁正在艰难曲折地走上圣贤之路,最终也能成为像孔孟、朱熹这样的圣人。”

    文昌君称赞道:“想不到撷冈老弟对中国圣贤们的本质有如此深邃精辟的见解,佩服,佩服!王守仁是否能成为圣贤我不知道,但是他怎么连个状元也没有考上,还只是个二甲进士。”

    义父顾鼎臣说:“王守仁痴迷于走圣贤之路,心思完全不在科举考试上。他在江西南昌岳父家混了一年,觉得没有意思,于是带着老婆回到北京。他父亲看他不再胡闹,整天关在书房里读书,庆幸逼他娶妻生子这一招走对了。其实他父母哪里知道他看的是朱熹的书,四书五经他都没有碰过。

    不久之后怪事出现了,他父亲发现儿子不在书房读书,而是在后花园的竹林里整天看着这些竹子发呆。他父亲询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他不耐烦地说:‘不要滋扰我,我这是在参悟朱圣人之道——格物穷理。’他在竹子跟前坐了几天几夜,风雨无阻,废寝忘食,竹子中的‘理’没有格出来,却感受了风寒,高烧不退,他终于病倒了。在病痛中他第一次对朱熹的理论产生了疑问。”

    顾履方笑呵呵道:“这个王守仁格竹子的故事广为传播,在街头巷尾传为笑谈。我看他父亲王状元怎么受得了!我认为这个故事虽然可笑,但是其背后蕴含着格竹人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顾鼎臣说:“履方说得对。凡是成大事者都要经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样一种艰难曲折的磨砺过程。但是王守仁父亲已经忍无可忍,责令他去参加乡试、会试,如若能考中进士,以后他想干什么都行。王守仁答应了他父亲的条件,从此闭门苦读四书五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二十一岁考中了举人,但是在随后的弘治六年、弘治九年的二次会试中都名落孙山。他对父亲说,科举考试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学习兵法,熟练韬略才能报效国家。他一边照旧苦读四书五经,一边认真学习兵法和武艺。二十八岁那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据说他原先是排行一甲‘进士及第’的,有人走后门,把他排挤到二甲‘同进士’去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