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_第101章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章 (8) (第2/2页)



    张璁写的那个有关皇室礼仪的奏折是我暗地里帮他收集整理材料的,奏折写得合理合法,无可非议,杨廷和再也无法胡搅蛮缠了。看上去只是在称谓上的一个‘皇’字争来斗去,实际上是权力的争斗。张璁的奏折所以能够击败强势的杨廷和jian党,因为伦理道德在我们这边。

    杨廷和以退为进,告老回乡了,但是他的儿子杨慎不会善罢甘休,看情势,皇上与杨慎之间必有一场恶斗。嘉靖皇帝如今已经站稳脚跟,必将铁腕出击,我劝你们不要参与到这场皇帝与内阁权臣的大礼仪争斗中去。”

    果然不出顾鼎臣所料,嘉靖三年四月,嘉靖皇帝朱厚熜下谕旨,尊称自己亲生父亲为兴献皇帝,亲生母亲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孝宗皇帝为皇伯考,孝宗皇后为皇伯母。”七月又把“本生”两字去掉。谕旨传下,群臣哗然。

    杨廷和的儿子、翰林院学士杨慎怒冲冲煽风点火道:“皇上如把自己的生父尊为皇考,这样孝宗皇帝就未免绝嗣了。臣等站立朝廷,这个大礼仪不可不争。朝廷养士千日,仗义执言,当在今朝。”

    于是以翰林院学士杨慎、吏部侍郎何孟春为首的八人,伙同六部九卿二十七人,御史二十一人、翰林二十四人、给事十九人及各部郎官九十五人,总计大小官员三百五十九人,跪于左顺门,高呼高皇帝(朱元璋)、孝宗皇帝(朱祐樘),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声震宫阙,自早朝一直哭喊到午时都不停歇。

    嘉靖皇帝派宦官劝群臣退去,仍然不听,于是下令拘捕为首的八人下狱,但是群臣仍然哭闹不休。嘉靖皇帝命锦衣卫拘捕一百三十四人,并当场杖死十六人。这就是明史所称的“大礼仪之争”。

    顾鼎臣在翰林院主讲经筵,文昌君和顾撷冈在户部和吏部有公差,都没有参与大礼仪争斗。他们听到东顺门廷杖和抓捕闹事官吏的消息后,顾鼎臣说:“这次杨廷和及其同党彻底失败了,嘉靖皇帝依仗的是王守仁的学生张璁、桂萼、黄宗明和霍韬等小官吏,因为人性和真理在他们这边,所以他们胜利了。”

    文昌君说:“王守仁一向主张人性的解放,是心学的创始人。保守、专横的杨廷和,逼迫嘉靖皇帝不能认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违反人性和良知的,也不合乎情理。”

    顾撷冈说:“虽然王守仁的学生参与了这次大礼仪之争,但是并非他亲自出马授意,而张璁这些小官吏所以能战胜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及其同党,就是因为他们有王守仁的‘心学’作为思想理论武器。”

    顾鼎臣叹息道:“王守仁虽然遭到杨廷和的打击、排挤,后来当起了教书育人、传播‘心学’的老师,但是他的人格威力依然战无不胜。”

    兄弟俩也有同感:“王伯父老了,看到他苍劲倔强的背影,我们兄弟肃然起敬。王伯父走的这条圣贤之路,就像是行走在人生的独木桥上。我们与王伯父虽然都在这场残酷无情的大礼仪之争中置身事外,却暗暗地都为嘉靖助了一臂之力。虽然我们都不再是平民百姓,也不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人或者是受处分的官员,但是都没有受到皇上的重用,如同着缁衣的佛教徒,都是俗家所称的白衣人。”

    兄弟俩挥毫拨墨合作画了一幅松菊图,顾鼎臣在画上题诗曰:

    帝城秋雨洒凉新,酿出仙家碧瓮春。

    松菊故园今寂寞,风尘愧负白衣人。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