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2/3页)
长一些的是你二伯母,娘家姓王,她这人话不多,就是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的,你不要介意。她身边的是她家的琼姐儿。另外这是你三伯母,娘家姓孙。她这人爱讲笑话。她身边的是她家的珊姐儿。我身边这个最大的是我生的珍姐儿。她们三个小的都比你小,你都喊meimei就成。” 二伯母自打进门后就一直低垂着眼睛,一副不欲多说话的模样。小伯母还挺年轻,看着年岁不过三十上下,大眼睛鹅蛋脸,是三人中模样最好的,进了院子就开始四处打量。三人身边各带一个女孩儿,都是十三四岁花骨朵一般的年纪。 宋瑶粗粗一看,比对回忆。上回乔迁宴来得是大伯母和二伯母,带的也是这三个女孩。只是这三伯母,却是没来的。 她们来之前,宋瑶已经让人去打听了宋家的具体成员。 三个伯母,大伯母只生了一个男孩儿,带出来的女孩儿是庶出。二伯母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庶出子女,三伯母虽然年轻,顺利长大的儿女却是最多的,养活了两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还有一把庶出子女。 宋翰林虽然是清贵的翰林,但外人看重翰林院,那是看重了翰林都是天子近臣,能有面圣侍读侍讲的机会。像宋翰林这种编书编了一辈子、没面过圣,也不怎么可能有机会面圣的老翰林,在京城这种遍地达官贵人的地方,就显得很是平常普通了。 起码像宋瑶现在这皇孙侧妃的身份地位,比起宋翰林家,已经是高了好几个档次了。 到底是原身的正经亲戚,宋瑶也没摆谱,乐呵呵地让丫鬟们给伯母和堂妹们上了茶水点心。 寒暄了一会儿,宋瑶随口问起:“上回乔迁宴,怎么没见着三伯母来?”据她了解,这位三伯母孙氏是宋家几个媳妇中出身最好,也是性子最外向的,平时最爱四处交际应酬了。 本是随便问起的,没想到话问完,屋里突然安静了下来。 钱氏就笑道:“你三伯母为人最是爱说笑,连带着他生下的孩子,都秉承了她那个性子,平时说起话来嘴上没个把门的……” 钱氏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无非就是三房的孙氏为人爱说笑,但心不坏。她教出来的孩子就也是这般,经常说错话得罪人而不自知。 其实她这是在解释之前楚承昭上宋府的门受了冷遇的事。 之前楚承昭上门说宋瑶的事,宋翰林听了就发了老大的火。他们宋家,虽然官位不高,祖上不显,但也算是书香门第。如何能出一个给人当外室的女孩儿?这要传出去,家里家里几个没嫁人的女孩要受牵累,便是已经嫁人的,教婆家知道了,也得不着好。 加上宋瑶的母亲当年就是个不受宠的庶女,全家人都以为她死了十八年了,猛地跑出来一个女孩儿,谁知道是真的假的?便是真的,宋家人也会把她打成假的。 无奈来人是安毅侯府的楚承昭,虽然是庶出,那也是侯府的公子。且还是御前一等侍卫,时常在宫里行走的。宋翰林虽然生气,也不好真的把人轰走。家里儿子都在外头,宋翰林就让孙子去招待他,只说他找错人家了。 当天在家的恰好就是三房幺子,宋珏。 宋珏他爹是家中幺子,最得宋翰林喜爱的。宋珏是幺子的幺子,全家人的眼珠子。加上年纪小,也不怎么懂事,颇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宋翰林私下怎么说,他就怎么传达了。 也幸亏楚承昭人前惯是温文尔雅的,那件事之后就没有了后文,也没说两家结下什么梁子。 这在宋家人看来不过是一桩小事。楚承昭再得脸,那也是侍卫。自古文官和武将就是泾渭分明,宋家人觉得就算楚承昭恼了,想给宋家使绊子也没什么路数。可谁成想,峰回路转,楚承昭居然是当年隆让太子的遗子。一道圣旨,就让他从侯府庶子,摇身一变成了皇孙。 宋翰林这时候是真的急了,听到消息后就卧病在床了。 当家太太钱氏这时候站出来拍了板。这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呢,这亲戚之间起龃龉也更是平常。只要后头勤走动,将关系弥补了,前头的事就让时间慢慢冲淡吧。 当然了,有必要的话还要推出一个替罪羔羊。 当时出面的是三房的宋珏,这苦差事自然是落到了三房头上。 所以乔迁宴那天,钱氏和王氏都带着小辈出面了,特地没让三媳妇孙氏去。 后头看着宋瑶在乔迁宴那天对她们也算礼遇,钱氏猜着她应该还是顾念一些亲缘的,这才隔了几天又下了帖子。这回是特地带了孙氏来,让她来给宋瑶赔罪致歉的。 宋瑶到了这会儿还不知道楚承昭去过宋府的事,听得云里雾里的,只觉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牛头不对马嘴的’。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应酬、打机锋方面有欠缺,便只是恰到好处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并不多言语。 钱氏看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