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节 (第2/2页)
后不仅韩琼丢了性命,那个好不容易生下来的男胎也没保住。 秦莞浑身发冷,手指颤得几乎拿不住信笺。她拼命告诫自己要理智, 不要被徐小娘利用。 她想着,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徐小娘编造出来的, 目的就是在她心里埋下一根刺,让她和萧氏结怨,间接替秦薇报仇。 毕竟母亲那般聪慧,伯父又是明智之人, 倘若真有问题,他们会毫无所觉吗? 秦莞努力镇定下来,继续往下看。 在信的末尾,徐小娘又告诉她一个天大的消息——她的弟弟,那个生下来不久就“死”去的孩子,也许还活着。 看到这里,秦莞方才的理智、镇定全都没了,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反反复复提醒她:万一呢,万一是真的呢? 倘若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和她血脉最亲的人…… 秦莞抛掉所有的理智,骑上马向城外追去。 今日赶上庙会,车上人流如织,若放在从前,秦莞绝不会做出这种当街纵马之事。然而此刻她什么都顾不上了。 高壮的骏马踢踢踏踏地跑着,虽然极力注意不要冲撞到行人,还是惊得人们纷纷躲避。 大伙第一反应是喝呼斥责,然而抬头一看,瞧见小娘子绝美的姿容,到口的话悉数吞了回去。 中秋庙会,巡防营负责街道治安。沿街的商贩上报,说是有人当街纵马。 这对那些在巡防营中混日子的衙内们来说可是好消息,不仅能立立威,还能罚些银钱买酒喝。 年轻的郎君们兴冲冲追上秦莞,打眼一瞅,立即怂了。 这人他们认识,从前是偷偷肖想的秦家大姑娘,如今是镇北将军府的大娘子,别说他的夫君梁大将军他们惹不起,他的继子梁小将军他们更不敢惹。 梁桢如今担着巡防营的差事,上了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下了衙就是一道喝酒打球的狐朋狗友。 眼瞅着秦莞不管不顾地往城门口跑,有人愣愣地说道:“这秦大娘子该不是要逃家吧?”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才有人反应过来,连忙说:“去,赶紧去叫梁兄!” 就这样,秦莞出城不久,梁桢就追了出去。 他自然不会认为秦莞要离家出走,只是担心她出事,想要护着她。 秦莞在城南十里亭追上了侯府的马车。 驾车的马夫一看是自家大姑娘,没犹豫,立即停了下来。 秦莞把徐小娘请到僻静处问话。 她拿出那封信,直截了当地问:“信上说得可是真的?” 徐小娘一改往日畏畏缩缩的模样,讥笑道:“大姑娘既疑我,眼下不管我说是或者不是,你会信吗?” 秦莞定定地看着她,道:“我记得,你不识字。” “大姑娘既然这样说,想必心里已经有了成算。”徐小娘道,“你猜得没错,这封信不是我写的,也不是刚刚写成的,而是我一早就备下的,原本打算交给薇儿,倘若我有个万一,她还能借此在你这里讨个人情,谁能想到她竟走在了我前头……” 徐小娘红着眼,满脸悲伤,只是一滴泪都没掉出来。这些天,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秦莞硬着心肠,故作凶恶地说:“倘若我发现你骗我,我或许不会对付你,但我决不会放过秦薇。即使她已经走了,我也能让她在地下不安生!” 徐小娘拿帕子压了压眼角,突然笑了,“你不会的,大姑娘。你和你的母亲一样仁慈,断不会做出这种恶事——这高高在上的仁慈啊!” 说这话时,她眼中的情绪十分复杂,有怀念,有感激,也有嘲讽。 她轻叹一声,言语间带出几分诚恳:“事到如今我没必要骗你。当然,我也有私心,不用我说大姑娘也知道。” 秦莞问:“倘若母亲的死当真有蹊跷,伯父和父亲为何从未提过?” “侯爷志在朝堂,主君满心装着诗词文章,到底是郎君,哪里懂得后宅的阴私?”徐小娘顿了一下,说,“自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信与不信全凭大姑娘。” 秦莞目光一闪,道:“我弟弟……也是你猜的?” “是我亲眼看到的。”徐小娘毫不迟疑地说,“韩大娘子走的那日,我看到有人从产房里抱走一个胎儿,想来是刚出生的小郎君。” 秦莞呼吸一窒,“那人是谁,你可认识?” 徐小娘摇了摇头,“是个年轻娘子,不是侯府的人……想来也不是韩大娘子身边的人,我之前从未见过她。” “那人有何特别之处?” 徐小娘似是想了一下,说:“生得很是标志,眉心有颗美人痣。” 秦莞盯着她的眼睛,语气严厉:“除了你还有谁看到了?” “只有我。” “为什么唯独是你?” 徐小娘抬眼望向河边的垂柳,似是在回忆,“韩大娘子素日待我和善,听说她难产体力不支,我便炖了参汤给她送去。刚好看到那人从后窗跳出来,我以为是贼人,慌忙间躲进了牡丹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