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节 (第2/2页)
仁粉嘟嘟的小脸。 池妙仁的脸蛋瞬间被厚茧摩红了,疼得直哭。 为这事陈阿姨差点被当场辞退。 陈阿姨连番致歉,池妙仁的mama看她态度诚恳,同意她留下观察一段时间。 之后陈阿姨长了记性,并很快得出了这么个结论:“城里的娃娃果然不像俺们乡下的小崽子们那么糙,都是豆腐做的,碰不得。” 对主人家的吩咐向来都只会回答“好好好”的三好陈阿姨,其实私底下做事有一套绝对不能打破的“规矩”。 那些年大山里还没有便利的通讯工具,隔户喊话是常态。许是多年的习惯所致,陈阿姨的嗓门很大。 既然城里的娃娃碰不得,那对孩子的管束也只能靠喊了。 每次池妙仁不小心坏了“规矩”,陈阿姨也不敢轻易出手阻拦她,只能拉拔着嗓门挺着急地冲她喊话。 “哎呦呦,小祖宗,筷子可不能插在饭碗里!” “造孽呦,这可是‘倒头饭’,会招来脏东西的,不吉利不吉利。” “大半夜的谁会喊你啊?” “不得了,那多半是小鬼在找替身!千万别回头!” “镜子别对着床啊小祖宗!” “小心镜中鬼半夜爬出来把你抓走。” …… 年纪尚小的池妙仁每次听到陈阿姨自带扩音效果的大嗓门警告,都会被吓的原地一抖。 类似这样的奇奇怪怪规矩还有很多,池妙仁最初也不太能理解陈阿姨立的这么些规矩都是在防备什么。她虽不能逐条记住,可在陈阿姨多番提醒后,对“鬼”的认知越发清晰起来。 传闻中的鬼会趁大人不备偷偷吃小孩的影子,小孩的影子一旦被鬼吃掉,就会变成痴儿。为避免变成痴儿,小孩子就一定要乖乖听大人的话。 这都是陈阿姨告诉她的。 那时池妙仁还太小,大人说的话宛如圣旨,不管说什么她都信。 再大些,她自然就明白了,其实陈阿姨说的那些都是迷信。 只是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秋游。疯玩一天后许是受了凉,池妙仁到家当晚就发烧了。 父母发现她体温异常后,立即把她送去医院挂了号。 之后池妙仁明明有按医嘱乖乖打针吃药,可高烧一直不退。烧了约个把礼拜,之后竟还有加重趋势。 在池妙仁持续高烧的那阵子,某一晚陈阿姨趁她的父母不在,拿了根全新的缝衣针进了她的房间。 把沉睡状态下的池妙仁叫醒,陈阿姨好言好语地劝着她对自己带进来的那根针张大嘴呼气,然后把针放进了床头装着清水的小碗里。连唤了三声她的名字,关了灯出去前特意提醒她记得保密。 连着三日,陈阿姨每晚都会在她床头做出这番古怪的举动,隔天一早再偷偷把生锈的针扔掉。 到了第三天早上,池妙仁的体温总算恢复了正常。 床头小碗里的缝衣针竟也神奇的没有生锈。 陈阿姨说她使的这个法子是她老家的土方,用来治小孩子被脏东西吓到最为有效。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池妙仁都没有办法摆脱对鬼的恐惧。 就像是扎根在她记忆里的某种条件反射,只要提起“鬼”这个字眼,她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嗓门大到经常能吓的她原地一抖的陈阿姨,以及高烧那三晚碗里生锈的缝衣针。 之前池妙仁是抱着对救命恩人有求必应的心理,壮着胆子陪易榀一起看过一次恐怖片。 只是那次的回忆实在是有些不太美好,池妙仁那阵子都有了心理阴影,持续失眠了好几天。 她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会去看什么鬼片了。 绝不! ** 易榀连着抢走了两盒池妙仁手里的草莓牛奶,有了新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