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沧浪_第114章 长江之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长江之奇 (第3/3页)



    清晨,省高官和高官坐直升飞机在上空巡查指挥营救。而水面上的冲锋舟和木船已经达到几百艘,小梅在天亮后被一艘木船救了起来,他被送到一艘冲锋舟上,立即投入了抢救行动。这艘冲锋舟在小心地绕过有可能挂住它的电线后,接着,小梅爬上一栋高楼的顶部救下了水梦梅几个人。水梦梅站在安全区两眼发直地望着茫茫的江水,水面上的一堆稻草上几只鸡正随着打着漩儿的向远处漂去。

    一会儿,一直在寻找妻子、儿子和水梦梅的童国云,看到了被救上岸的水梦梅和儿子,他于是跟着小梅的冲锋舟进了垸内,继续寻找妻子,始终无果。

    6点,又有4艘冲锋舟投入营救,此时,长江主干堤上参加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己达2000多名。下午2点,10 艘大驳船从溃口处进入垸内,转移被困群众,水梦梅他们被转移到一堤之隔的江夏区范湖乡安置点。溃口发生后,八0多平方公里的簰洲湾顿成泽国,5万簰洲湾人两个多月无家可归。大多数的灾民直到两个月水退之后,才再度回簰洲湾。

    嘉鱼得名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烝然罩罩……簰洲湾古属沙阳洲尾,三面环水,“Ω”形突出如同江中半岛。因巨大弯道阻滞江流,致江水流速变缓,岸陡水深,朔风难至,是难得的天然避风港,往来船只都喜欢在此停靠。相传在唐咸通元年即逐渐开垦;元至正年间,四川、湖南沿江下行竹木排大多停靠这里,遂得名簰洲。

    明初,簰洲经营发展已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国,已成邻近各县及川、湘两省的贸易市场与竹木集散地,是一座相当繁荣的商埠。万里长江第一湾,极目楚天舒,但见樯帆如林,江水洄流,长笛啸空,人声沸江,车船似流,水陆兼通,工商两旺,盛极一时,享有“小汉口”之美誉!

    而簰洲溃口,让这里一夜回到解放前。后来,据清点统计,牌洲垸内共有倒房户1.17万户,倒塌房屋5.2万间,涉及5.6万人口中的5万人,有3500万公斤鲜鱼被冲进洪水。

    “我们这里的资源也只有牌洲湾的淡水鱼和沿江沿滩的芦苇丛,洪水一来,镇内的企业全没了。”童国云谈到灾后重建时如是说,“因为江水受阻,簰洲堤防压力太大,现在县里想申请将民堤升级成国堤……”

    江垸变色,满目疮痍,簰洲湾百姓直到10月份才得以重返家园,经济恢复谈何容易!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鱼米之乡的湖北,却也是洪水走廊的湖北,一部湖北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军民和长江洪水相斗相搏的悲壮史诗!公元199八年三面环江位置特殊的簰洲湾就这样写入了中国抗洪史,写入了悲壮的湖北抗洪史。

    199八年以后,簰洲湾曾多次申请将民堤升级成国堤,但一直无果。因为簰洲湾、嘉鱼县不具备申请升级的资格,只有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才有这种资格。于是,一段时间,当地盛传簰洲湾将划归武汉管辖,如此便能借助武汉市的级别和身份来申请。但此消息后来未见下文。

    洪水肆虐的簰洲湾在本省就像可随时丢弃的棋子,而邻省对它也如鲠在喉。9八洪水过后,湖南省政府多次提出:将簰洲湾道“裁弯取直”,种植芦苇,改作行洪区,簰洲居民迁移至四邑公堤内居住,并愿意负担工程、移民费用。湖南之慷慨,皆因弯道阻滞,江流顶托,影响上游的洞庭湖泄洪。2003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经过大量研究和论证,发布《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认为簰洲裁弯取直不可行;加上湖北省竭力反对,湖南省政府的提议最终不了了之。其实,国家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武汉是工业重镇,洞庭湖区是农粮基地,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两湖防汛地域之争由来已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出生湖北的张居正推行“舍南保北”政策,长江北岸堤坝普遍高于南岸,保护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北重镇,由此引发江岸南北之争。而历年治水,湖南湖北两省博弈,也从未间断。

    无论是“舍南保北”,还是“裁弯取直”,簰洲湾的命运只能在工业与农业,上游与下游,此省与彼省,农村与城市等利益博弈中摇摆,矛盾冲突中腾挪,如同那波谲云诡变幻不定的河道,跌宕起伏逆流洄峰的江水,它那“Ω”形的大弯,与其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不如说是在当今治水体制的利益纠葛权力角力中挤压而成。

    成立志原创,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网、言情吧等网站同步转载——求收藏求打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