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 苗寨风情 (第3/3页)
情。”张清波说。 按学校的安排,国庆期间学生放假后,老师就开始出去家访。山区学生流失比较严重,家访可以防止一部分学生流失,但是不能总体上遏制这种势头。 晚上,郭帮城打电话来了,说是国庆期间不过来了。郭帮城在电话里说,他没有去单位上班,而是下海了。他接了一批欧美的油画订单,现在正在赶着画画。 米琼接到电话多少有点失落,她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心里已经有了郭帮城,可理智告诉她,郭帮城在她心中只是一个普通朋友。 其实,米琼当初并不想郭帮城来贵州,可一旦有了期待后,就会短暂的心理惆怅。或许,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身处一个深山的时候,心里总是会希望得到新人或是朋友的关怀和呵护。 第二天,米琼、薛飞飞、王宏林在队长张清波的带领下出去家访。 她们首先要翻越的是学校后面的一座山。听张清波说,最远的村子在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路途很是险峻,特别是经过一个梯字岩的时候,几乎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幸好,昨天在鞋摊里买了一双比较便宜的登山便鞋,否则还真难走过这几个小时的山路。 米琼和薛飞飞不时需要两个男老师的帮助,张清波因为来过这里,所以他看上去很是轻松,不时的上来拉上米琼一把。 好不容易通过梯字岩,米琼稍微舒了一口气。刚才,经过那个狭窄的梯字岩时,她就想起了那年和上官致远在华山攀登千尺幢时的情景。 不知什么时候,她和上官致远的手就拉在了起,后来那个美好的夜晚,这一生她都无法忘怀! “前面就是原始森林了,大家加油!过了白岩大坡就是大穿洞了。”张清波不停地给大家鼓劲。 大穿洞经常听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提起,听说是一个喀斯特大溶洞。却又是家访村庄的必经之路。 贵州的织金一直有“溶洞王国”的称谓,特别是离县城20公里的织金洞,被称为天下第一洞。其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绝景观而被国际著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只不过这里交通闭塞,一时而还没有被外界所熟知。 穿过原始森林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大穿洞时,米琼拿出了dv不停地拍了起来。这个大穿洞是厚寨乡的有名景点,是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貎,里面可以容纳几千人,由于两头洞穿,所以叫大穿洞。 终于到达第一个苗寨了,这是个叫高墩村的苗寨,从山脚到山顶几乎都是茅草房子,可以想见山民们生活的贫寒。 这时,米琼看到一个才几岁的小女孩用用一根牛鞭赶着一头黄牛走在山道上,她鼻子不由有点发酸,拿出dv拍下了这个情景。不远处,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煤场筛煤。这里地处西南煤海的中心地带,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山村遍布这种小煤窑。 今天要去家访一位学生,就是因为父亲在煤窑挖煤时被砸伤了盆骨,卧病在床,随时有辍学的可能。 走进村子,一大群孩子在几幢破旧的石屋前玩耍,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两个留着山羊胡的老人坐在村口,用很长的旱烟袋悠然地抽着旱烟。听张清波说,那旱烟袋既可以抽烟,又可以当作拐杖,被称着“老疙瘩”。 到了学生杨杏家里,所以的老师都觉得这个学生特别的不幸,父亲骨瘦如柴正躺在床上呻吟。杨杏在地里干活刚回来,她卸下背农家肥用的背篓,正在吃早饭。其实,早饭也就是几个土豆,蘸着辣椒粉,勉强咽下去。杨杏的meimei忽闪着大眼睛,有点像希望工程那张著名的大眼睛照片里的女孩,只是她身上衣服太破烂了。她用那种让人怜悯的眼神看着眼前的陌生人,手里是一个烤熟的土豆。 窗户上一只瘦骨嶙峋的老猫在叫唤着,试图寻觅一点果腹的食物,被杨杏的mama驱赶了出去。 茅草房里很黑暗,杨杏的mama转身去墙上摘取一块腊rou,那可是只有人来了才舍得拿出来的“珍藏”。张清波上去劝阻了几句,意思是说大家都已经吃过饭了,不用费心。 了解了杨杏的情况后,张清波承诺给杨杏联系资助。杨杏mama听后,不停地抹眼泪,她知道尽管女儿的成绩好,但是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的话,就只有辍学了。 接下来的几个学生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其实说白了,都是家里太穷了,根本就上不起学。 回来的路上,米琼的心情特别的沉重,她想着改革开放十年了,可这些山民却是如此的贫困,真的是可以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她在心里希望国家早点富起来,山里早点富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