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_第212章 主序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 主序星 (第2/2页)

5⊙的模型星的燃烧阶段的总寿命为75x109年,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是氢燃烧阶段,即主星序阶段。从统计角度讲,这表明找到一颗处于主星序阶段的恒星几率要大。这正是观察到的恒星大多数为主序星的基本原因。

    主序后的演化由于恒星形成是它的主要成份是氢,而氢的点火温度又比其他元素都低,所以恒星演化的第一阶段总是氢的燃烧阶段,即主序阶段。在主序阶段,恒星内部维持着稳衡的压力分布和表面温度分布,所以在整个漫长的阶段,它的光度和表面温度都只有很小的变化。下面我们讨论,当星核区的氢燃烧完毕后,恒星有将怎么进一步演化?

    恒星在燃烧尽星核区的氢之后,就熄火,这时核心区主要是氦,它是燃烧的产物,外围区的物质主要是未经燃烧的氢,核心熄火后恒星失去了辐射的能源,它便要引力收缩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一个核燃烧阶段的结束,表明恒星内各处温度都已低于在该处引起点火所需要的温度,引力收缩将使恒星内各处的温度升高,这实际上是寻找下一次核点火所需要的温度,引力收缩将使恒星内各处的温度面的升高,主序后的引力收缩首先点着的不是核心区的氦(它的点火温度高的太多),而是核心与外围之间的氢壳,氢壳点火后,核心区处于高温状态,而仍没核能源,它将继续收缩。

    这时,由于核心区释放的引力位能和燃烧中的氢所释放的核能,都需要通过外围不燃烧的氢层必须剧烈地膨胀,即让介质辐射变得更透明,来排出多余的热能来维持热平衡。而氢层膨胀又使恒星的表面温度降低了,所以这是一个光度增加、半径增加、而表面变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恒星从主星序向红巨星过渡,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氢区中心的温度将达到氦点火的温度,于是又过渡到一个新阶段氦燃烧阶段。

    在恒星中心发生氦点火前,引力收缩以使它的密度达到了103g·3的量级,这时气体的压力对温度的依赖很弱,那么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将使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剧核反应速率,于是一旦点火,很快就会燃烧的十分剧烈,以至于爆炸,这种方式的点火称为“氦闪光”,因此在现象上会看到恒星光度突然上升到很大,后来又降的很低。

    另一方面,当引力收缩时它的密度达不到103g·3量级,此时气体的压力正比于温度,点火温度升高导致压力升高,核燃烧区就会有所膨胀,而膨胀导致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就能稳定的进行,所以这两种点火情况对演化进程的影响是不同的。

    恒星在发生“氦闪光”之后又怎么演变呢?闪光使大量能量的释放很可能把恒星外层的氢气都吹走,剩下的是氦的核心区。

    氦核心区因膨胀而减小了密度,以后氦就有可能在其中正常的燃烧了。氦燃烧的产物是碳,在氦熄火后恒星将有一个碳核心区氦外壳,由于剩下的质量太小引力收缩已不能达到碳的点火温度,于是它就结束了以氦燃烧的演化,而走向热死亡。

    由于引力塌缩与质量有关,所以质量不同的恒星在演化上是有差别的。

    a;a;lt;008⊙的恒星氢不能点火,它将没有氦燃烧阶段而直接走向死亡。

    008a;a;lt;a;a;lt;035⊙的恒星氢能点火,氢熄火后,氢核心区将达不到点火温度,从而结束核燃烧阶段。

    035a;a;lt;a;a;lt;225⊙的恒星它的主要特征是氦会点火而出现a;a;“氦闪光a;a;“。

    225a;a;lt;a;a;lt;4⊙的恒星氢熄火后氦能正常地燃烧,但熄火后,碳将达不到点火温度。这里的反应有

    在核反应初期,温度达到1010k量级时,o循环产生的13c,17o能和4he发生新的(a,n)反应,形成16o和20ne,在核反应进行了很长时间后,ne(p,γ)na(β,ν)na中的na以及n吸收两个4he形成的ne能发生(a,n)反应形成g和g等,这些反应作为能源并不重要,但发出的中子可进一步发生中子核反应。

    这些,他们已经听老师讲了三遍了,虽然不知曙光学院用意何在,但华枫依然不敢怠慢。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