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当道_第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节 (第3/4页)

的想让自己表态站队。

    接下来的日子里果然不出顾衡所料, 为了衢州南北银矿的这件事, 大皇子肃王和三皇子敬王处处针锋相对, 每日都在朝堂上争辩, 只差脱了衣服赤膊上阵。皇帝无法,只得从六部抽了人手负责查帐审案。

    虽然一捱再捱,但终究还是在账簿里发现了蹊跷。

    南北银矿应该是江浙道最大的一处煤矿,物产之丰在全中土都是数得着的。所以其上报的诸项费用, 工部各衙门都是尽可能的核销。

    但有着如此优厚条件的大矿, 所冶炼的白银近十年间都没有大幅度的浮动, 每年都在一万七千两左右, 上缴朝廷的银课就保持在五千佘两,譬如去年上缴的银课为五千七百八十九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省的永丰银矿也开采了十余年,上缴给朝廷的课税却是一年比一年激增,去年的银课为三万六千七百八十两……

    这些账若是没有人细算,根本就不会惹人注意。此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尤其显得尴尬。这回显然触及了皇帝的逆麟,下旨抽调了十几个精通算学的国子监学生,不眠不休地吃住在工部,终于初初核算出衢州银矿被贪渎了十六万二千两之巨的白银……

    工部员外郎谷云同拿着这个结果如同烫手山芋,若是原封原样的缴上去,自己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

    他知道外面不知有多少人等着这个结果,更知道衢州知府薛维昌的自辩折子已经呈了上去,就连一干地方官吏弹劾顾衡仗着身份吃拿卡要肆意妄为的事,督察院御史台的几位胆大的御史也在大朝会上捅了出来。

    那些御史本来就风闻奏事,个个恨不得弹劾某个人后,好留个不畏强权的名垂青史。一番慷慨激昂的训斥过后,对顾衡的人品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攻讦,并由此引申质疑到这些账簿的真假。

    但令人不安的是,皇帝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各打五十板息事宁人,而是把弹劾顾衡的折子全部留中不发。

    手中的几张薄纸重逾千斤,谷云同叹了口气,终于把纸压在案卷最底下,这时候这样做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敬王有明示,为了保全江浙总督,只得尽量不让这把衢州的火继续往上燃,所有的矛头就此打住。

    谷云同有些晦涩的想,原来从龙之功不是这么好挣的!

    就在这个胶着不定的节骨眼上,有一貌美女子到京城衙门出首,说顾衡在衢州公干时,曾与她有一夜雨水之欢。如今腹中朱胎暗结,她不忍腹中胎儿落地就见不着父亲,这才千里迢迢地到京城来寻找情郎。

    不想那人却翻脸不认,根本就不承认那晚的风流逸事。她一介弱女子叫天不应求地不灵,实在无法这才厚着脸皮到衙门里来想讨一个说法。

    京中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顺天府尹不敢自专,把案子一层一层报上去。他再蠢,也不会把这桩事当成一桩普通的风流艳事,这明显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但明白是一回事,怎么处置又是另外一回事。

    皇帝很快批复了四个字——照律行事。

    顺天府尹愁的白了半边头发,和手下的师爷书办们把这道谕旨翻来覆去的领会了老半天,这才派嘴皮子利索的人客客气气地往巾帽胡同送了一道拘票。

    案子开审这天,顺天府衙门口照例有很多人过来看热闹。有几个眼尖儿的人,还看见人群当中有换了衣服的权贵亲随。大家甫一见面时都有些尴尬,只得半遮了脸面装作不认识。

    顺天府尹总预感今日事不能善了,在后堂磨蹭了半天才穿戴好衣服。就有小吏过来禀告,说肃王敬王奉皇命过来听审。他一阵目瞪口呆,这件事怎么越看越邪乎,待会儿不会在堂上打起来吧?

    大堂上原告很快被带了上来,竟是一个长得极为清雅秀致的年轻女子。恭敬磕了三个头后就跪在一边未语泪先流,自陈姓柳名香兰,衢州人氏。声音低微却极清晰地指证顾衡不认她腹中胎儿,致使她如今流落他乡生活困苦无依。

    她话语一落,头戴玉冠的三皇子敬王就一脸怜惜地摇头轻叹,“这女子浑身书卷气,这份秀雅出尘在京中都少见,真不像青楼中人。难怪咱们顾榜眼一见倾心,竟然不顾身上担的差事,与这女子在驿管成就好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