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节 (第2/3页)
去衙门问问吧。”绵州乃州城,巡抚大人为官清廉,不曾传出官吏欺压百姓的事,去衙门打听是最好的。 “振业言之有理,我看好了处地段,明早你们去看看...” 翌日,去平安街回来的谭振兴拉着脸不甚欢喜,平安街那片人口少,周围有条街专卖棺材的,平日没什么人去,冷清不说,还晦气,少有外地人去那买宅子的,读书人就更不乐意了,要他说啊,宅子买在闹区更好,读书人多,方便探讨学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住到平安街,无异于是在闭门造车。 心里这般想,却不敢说,因为几个弟弟不吭声,他贸贸然发言,必落得凄惨下场。 后背的伤还未痊愈,不能再添新伤了。 晚饭过后,谭盛礼问他们有何意见,谭振兴闪着亮晶晶的眼,满含期待的望着谭振业,在这方面,谭振业极有头脑,他的话很值得思考。 谭振业也不负众望,在他的注视下悠悠开口,“平安街清净,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而且宅子价格不贵,咱们人口,买处稍大点的宅子绰绰有余...”不知谁说那儿风水不好,稍有野心的人都不往那儿去,那儿外地人少,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以年老者居多。 买那的宅子,谭振业觉得可行。 谭振兴万万没想到谭振业会得出这种结论,住那多晦气啊,日后认识的友人上门也不好招待,谭振兴动了动唇,“父亲...” 谭盛礼问,“你有更好的地儿?” 谭振兴不说话了,人牙子市侩,介绍宅子要收钱不说,还坐地起价,趋炎附势的嘴脸令人生厌,好不容易碰到个秀才,结果又是个骗子.....外出两日,他并没任何收获。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宅子很快买下。 宅子在平安街的小巷子里,左右空着,甚为冷清,对面倒是住了户人家,谭盛礼敲门拜访,许久不曾有人开门,整条巷子阴沉沉的,便是大丫头都安静许多。 院子里有两株槐树,这个时节,树叶凋零,树木光秃秃的,分外萧瑟。 先将院门外的灯笼换新,然后布置屋子,家具能用则用,不能用的拆了做柴少,宅子有后院,后院不大,堆的是杂物,仅是收拾院子,就花了七八天时间,然后请人打家具,重新砌灶台,忙完已入冬了,绵州的冬天比郡城冷,加上周围寂静,完全没有住在城里的感觉。 家里的钱买了宅子,剩下的不多,要维持全家开销,谭盛礼寻思着抄书卖。 他出门打听,云尖书铺的价格高,但想要抄书需得熟人引荐,他们刚搬来,人生地不熟的,自然没法找人引荐,他又去平安街的书铺逛了圈,门可罗雀,没什么人,掌柜的三十出头,生得魁梧彪悍,与书铺的雅致格格不入,谭盛礼去角落拿了两本书,结账时,掌柜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看,“老爷买这两本书?” “是。”看他神色有异,谭盛礼问,“有事吗?” 掌柜摇头,弯腰拉开抽屉,拿出厚厚的册子,顺着书名找到册子登记的价格,“共七百文。” 两本书,价格不过云尖书铺的一半。 看册子的字迹有些年头了,谭盛礼没有多问,给了钱,出门刚转过拐角,就听有人喊,“冬山,冬山,我家菜刀不好使,给我磨磨啊。” “来了。” 谭盛礼回眸,只看书铺的掌柜跑出来,奔着声音而去了,不知是不是走得太急,连门都没关。 巷口有个石墩子,谭盛礼迟疑了下,半晌,蹲身坐下,慢慢翻开书看起来,书页陈旧,但不曾落灰,想来是经常擦拭的缘故,他时不时抬头,书铺掌柜不曾回来,门外偶有人经过,俱未往里探头探脑,期间,有两个老翁来找,在门外唤了两声,不见人回答兀自走了。 见状,谭盛礼也起身回去了。 在浮躁的世道,终究有宁静淳朴之地。 谭盛礼是给谭振兴他们买的书,拿到书时,谭振兴翻了两页极为迷惑,年后就乡试,父亲还给他们看这类文章作甚,他问过了,近几日城里的举人老爷有出文章,众读书人天不亮就在书铺外等着,生怕落后于人买不到。 为何不给他们看科举类的文章,而是这类与科举无关的史书。 私底下,他问谭振学,谭振学的回答不甚满意,“父亲做事自有他的道理,先读吧,读完或许就找到答案了。” 这两本书不厚,谭盛礼亦不做讲解,谭振兴以最快的速度看完,看完后传给谭振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