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0节 (第3/3页)
窍不通,实在和顾娘子谈不到一处。便时常和阿姜说起顾娘子如何的诙谐,女红也做得精致,阿姜听了,对顾娘子也是好奇得紧,可不今日总算有了机会亲近,所以才一直拉着顾娘子说话呢。” 齐王妃乜着秦王妃,把手里的团扇半挡了嘴角的浅笑:“姜才人确然伶俐,我早就听讲她很能帮得三弟及弟妇的手,今日算是亲眼证实了。” 秦王妃压根没听出齐王妃的言下之意,尚还接着把姜才人一顿夸,齐王妃看着易夫人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下里不由把秦王妃讥笑一番:什么因着顾氏貌美就想和她亲近,谁不知秦王妃是个最最木讷无趣的性情,且最不擅长的就是交际应酬,要不是秦王想着拉拢赵兰庭,令她有意和顾氏攀谈,她怕是话都不敢和顾氏多讲的,生怕漏了才疏学浅蠢钝短见的底儿,结果秦王妃没能交好顾氏,秦王只能寄望着姜氏可以功成。但今日当着易夫人的面儿,就表现得如此急不可捺,可见姜氏也只不过看上去聪明罢了。 易夫人的亲生女儿如今可是周王妃,姜氏竟还想着公然挖周王的墙角,岂不荒唐可笑? 秦王的生母是那样一个东西,郑贵妃这养母还把他恨之入骨,凭他也敢觑觎储位?!又或者是真如自家王爷所料,秦王无非是被郑贵妃及魏国公利用而已,替皇八子在做嫁衣? 总之秦王如何完全不用关注,重要的是周王有了晋国公府这样一门强势的岳家,他会不会也生夺储的野心! 太师府轩翥堂可是王爷的死敌,自家是不用想争取拉拢的,但不是不能利用他们先把太孙拉下储位,最好是如王爷所愿,最终是太孙及赵氏一门两败俱伤。 那么最好当然是阻止魏国公府和轩翥堂联手,齐王妃十分期待易夫人接下来会怎么叮嘱她今日刚刚认下的义女。 第338章 姐妹易嫁 齐王妃没想到的是春归竟然主动寻易夫人打听起了姜才人。 “可是觉得姜才人有何不妥?”易夫人不答反问。 “儿确然觉察出姜才人有意挑拨离间,她让儿提防陶才人,最好是在明珠meimei跟前说陶才人的坏话,打压陶才人,让周王府后宅妻妾相争,可让儿想不通的是,这对姜才人又或说秦王有什么好处。” “春儿连这都想不通?”易夫人压根不信。 “难不成……秦王竟想谋储?” “秦王想不想谋储无法确定,但郑贵妃及魏国公当然是不愿太孙以及齐王日后登位的,否则他们日后再无荣华富贵可享,甚至极大可能在劫难逃。在他们看来,晋国公府必定会佐助周王,而陶才人呢,她是皇后娘娘的外甥女,注定和晋国公府不是一条心,要若明儿打压陶才人,不管谁胜谁负,都会导致后族与晋国公府矛盾冲突,他们就有了机会渔翁得利。还有一个好处是,信了姜才人的挑拨,就会领她的人情,日后便大有可能被她利用游说兰庭相助秦王,秦王呢,又只能依靠魏国公府,这样一来轩翥堂实则就是和魏国公府联手,不过魏国公府究竟是辅佐秦王还是辅佐八皇子,那又是两说了。” 春归其实和易夫人的看法八九不离十,所以听这番话时就连连颔首:“我家大爷昨晚还叮嘱我,今日必定会有人刻意亲近,让我当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可儿与秦王妃已经有过数面之缘,倒不觉秦王妃的城府。” “秦王妃原本就是心无城府的人。”易夫人道:“秦王的婚事,靠的是郑贵妃替他选妃,郑贵妃自来便厌恶秦王,且性情也执拗,不肯替秦王礼聘名门望族的闺秀,口口声声遵循祖制,坚持在平民及寒门里为秦王选妃,秦王妃的祖父只是普通农户,父亲年过四十才考中举人,授了个县典史的职务,熬到如今也只是堪堪入流而已,秦王妃压根就不熟知官眷应酬之道,行事自来谨小慎微,但秦王妃心地是极好的,秦王也自来赞同秦王妃多行善事,对正妃倒也爱重。” 又才说起姜才人来:“当年还是魏国公屡屡相劝,才说服了郑贵妃替秦王择了个世家出身的侧室,姜才人的父亲是正经科举入仕,现任国子监司业,当年十分抵触让女儿屈为侧室,奈何圣令下来不能抗旨,为此姜司业还气得大病一场,直至如今,对姜才人也是不闻不问。” 春归诧异道:“连姜司业都不敢抗命,姜才人岂非更无奈,缘何姜司业会迁怒姜才人?” “姜才人的祖母出身甄氏,就是和曹国公府联姻的甄家,老太太原本有意亲上作亲,所以常让侄孙儿甄家大郎去夫家听学,甄家大郎和姜才人也能称作青梅竹马了,两家尊长其实都默认了这对小儿女日后的婚事,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和甄家大郎定亲的成了姜才人的堂妹,再结合姜司业的态度,便有不少人都在猜测姜才人没相中甄家大郎,再后来,姜才人和魏国公府的二姑娘交好,许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被郑贵妃择中为秦王的侧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