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第1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节 (第2/4页)

这名儿虽为申文秀所取,但赵兰庭一直未改,他们对盼顾无非只是移情而已,他们真正心悦爱慕的人,是顾春归,是顾春归,是顾春归!!!

    那一世,顾春归被沈夫人送来京城时,赵兰庭已经娶她为妻,难道从那时起,赵兰庭就已经心存相见恨晚的遗憾了吗?

    一切的蛛丝马迹似乎都浮现出来,书房里那只有一个女子背影的赵兰庭亲手所画的卷轴;息生馆里频繁召举的雅集也是因为周王回回都会携同顾才人赴请;暗中打听擅长医治妇人症的女医仍是因为顾春归一直没有身孕;与沈皇后最终反目也是因为顾春归被沈皇后送进周王府却成为了背主的棋子,他是为了顾春归才下定决心推动废储!

    还有后来、再后来,顾春归殒命,赵兰庭罕见的酩酊大醉,他后来所作的一切都是为顾春归报仇血恨,为此宁肯陪上整个轩翥堂的荣辱,陪上他自己的项上人头!

    脉络原来如此清晰,但她的上一世,白生了双目却看不透这些因果。

    之所以落得那样收场,顾春归才是真正的罪魁!

    这些迷瘅逐渐散袪,黑雾消褪之处,是不知哪年的洞房花烛夜,大红盖头挑开,两身鲜红的礼服,羞涩的女子抬起柔情的眼睛,正对上新郎那双安静清澈的乌眸。

    她那时,也曾盼望过嫁进太师府,成为能够和赵兰庭白首同心的那个人。

    这样的回忆一度让她懊恼让她悲愤,所以她一直不愿回望,但现在,却是必须追究的了。

    仿佛赵兰庭第一次对她发火,是因为她赞诩沈皇后的决断,她跟他说有了顾春归为周王才人,董王妃便休想赢得周王的真情,董妃一旦与周王反目,晋国公府便不可能

    成为周王的臂膀,这样一来周王便休想成为太孙的威胁。

    这就是当时的局势,她是因沈皇后才能够嫁入太师府为长孙媳,且赵兰庭既答应娶她为妻,难道不应当全力护庇太孙登位?她有什么错?她又怎能想到赵兰庭会因为顾春归的荣辱,铁心决意的站定周王阵营?!

    赵兰庭是怎么说的呢?

    好端端的女子,缘何满腹阴谋!

    那是她第一次在赵兰庭的眼中看到厌恶的情绪。

    从此温情不在,从此夫妻离心,从此她就成为了赵兰庭眼中的阴险恶毒、罪不可恕!

    真难怪这一世,当顾春归取代了她,那个男人便再也听不进赵兰心、彭氏等等的挑拨,弃了和柔,全心全意护着顾氏,这样的性情大改,也无非是因为冥冥之中,让他宿愿得偿。

    前世今生,顾春归赢获了多少男人的痴心不移?

    以色事人不久,这话原来不对,顾春归就是天下的异数,靠着一张容貌,独领风sao。

    前世之恨不是不能放下,但陶芳林因为这场偷听,却突而想到一件让她永远无法接受的事——赵兰庭这一世早早便卷进党争,与高家为敌,斩除太孙臂膀,分明是已经选定了周王的阵营,没有别的解释,他必定是受到了顾氏的影响,顾氏,她前生对赵兰庭无情,那么今生呢?

    顾氏为何仍然要助王爷?!

    赵兰庭仍为顾氏美色所动,那么周王呢,倘若顾春归一再纠葛,周王有朝一日是否仍然会为顾春归所惑,不!她不能再让顾春归再次捣毁她的命运,再次夺走她的夫君,顾春归这个红颜祸水,根本就不该活着,是的,红颜祸水尽都该死,前世若不是她,周王也不至于功亏一篑!

    陶芳林缓缓从贵妃椅上起身,而碧纱橱外,齐王妃和徐氏已经离开,她缓缓踱步在这处花榭一面,看着青山之外的云层移走,纤细的眉结深处,戾气锐冲而出。

    可是在东望亭里的衣香鬓影里,所有的戾气杀意都收藏在谈笑风生底下,陶芳林十分清楚重阳宫宴不是她借刀杀人的时机,她只是偶尔会望向中峰,仿佛她的眼睛能够穿透中峰的山体看见顾春归此刻的言行,如果这时她能与顾春归面见,她想她会忍不住与她重新认识。

    “顾娘子,前世今生,我确然是第一次认识你,我今日才知道,和我势不两立者,原来是你。”

    ——

    春归回到太师府时,宵鼓正在背后响起,天边一道残阳如血,为此深秋之季凭添多少魅艳,她先是赶往踌躇园,这是出门回家必先知会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