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0节 (第2/4页)
为尊尊亲亲、忠孝治国,儿子即便考虑不授逆徒话柄,也必然会奉孝事亲。” 但再也没有人能够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谁也休想凌驾在皇权之上,他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任往复说得对,只有乾纲独断,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霸主。 秦裕不再作高氏的傀儡,然而这个其实根本不够老辣的少年,转而却把任往复的话奉为了金科玉律。 他甚至在任何人面前,无论高氏还是别的什么心腹,都绝口不提任往复的“教诲”,因为任往复说——君心难测,唯有让众人明白殿下足够刚愎果决,再不至于任人摆布,众人才会真正臣服,不敢妄进谗言谋取私利。 任往复这“帝师”既然甘为幕后,放弃名垂青史的殊荣,为的就是助他征服天下人心,成为乾纲独断的天下霸主,如此忠义,秦裕认为自己理当成全。 可是这个自以为今非昔比的少年,却疏忽了提防耳目,他信心十足的离开高氏寝殿时,完全没有留意夜幕之中,一个人影从瓦顶上跃下。 母子两的这番对话当晚便传到了高得宜的耳里。 高厂公简直恨不能一头撞死在乾清宫的门柱上! 第427章 请教高参 弘复帝今日的心情从盛怒到欣慰大大的一个起伏,回到乾清宫就觉得胸中隐隐有些发闷,忙请了丹阳道长来诊脉,服了粒丸药,在安神香的助眠下一觉睡了个神清气爽,方才觉得好些,哪里知道安排去子虚庵的耳目竟然打听出了这么一桩不得了的大事! 高得宜实在不知应不应当禀知弘复帝好了。 原本皇上眼瞅着太孙总算有了痛改前非的迹象,已在考虑是否应当撤消对慈庆宫的监控,所以才令他安排耳目前往子虚庵,倒不是为了盯防太孙,弘复帝是担心隐在暗中那居心叵测之人,同样会察悉慈庆宫中今日这场险变,要是借此时机谋害太子妃,再谎欺太孙太子妃是被皇上秘密/处死,太孙纯孝,若中计,岂不会对皇上又生疑恨?为防好不容易得以缓和的祖孙关系再生变故,皇上才至于如此未雨绸缪,结果倒好,倒是察实了太孙非但不曾改过自新,反而相比过去的乖张顽劣更增了满腹阴谋。 高得宜当然不是为了太孙考虑,生怕储位有变,但他太明白皇上的心情了,为着故太子的英年早逝,对太孙寄予重望,无论多少朝臣谏言仍然不肯废储,要知道太孙劣性难改,无疑更加痛心难过。 皇上的龙体可经不起这么折腾了。 可要是不如实上禀,那也是辜负了皇上的信托,且高得宜忠心事主,也万万不能够做出眼看着弘复帝被太孙瞒骗,到头来一片苦心付之东流,非但不能成就中兴盛世,更甚至让江山社稷亡于太孙之手。 高得宜正在犯难,却有小宦官寻来禀报“皇上召见”,高得宜愁眉苦脸的进入内堂,悄无声息的礼见,就听弘复帝道:“朕决定撤消对慈庆宫的监控,且太傅钟淦教诲太孙奉行公正仁德有功,擢从二品正治卿文勋,赏赐‘明正’二字号誉,拟旨内阁颁诏,另陶啸深那处,由宜公知会一声便是。” 高得宜心里就越发犯难了,钟太傅倒也罢了,的确是以正道大义教诲太孙,纵然太孙全当了耳边风,钟太傅没有功劳也占苦劳,享此殊荣还说得过去,可真要是赞同着撤消对慈庆宫的监控…… “皇上,太孙殿下虽说悔改,可那心机叵测之徒埋伏在殿下身边的jian歹却仍未露形,要是皇上此时就撤除监控,万一要是那些jian歹眼看着太孙已获皇上信任,再进谗言……太孙毕竟年幼,性情未稳,难保不会再信谗言唆使啊。” 高得宜顶着压力才暂时劝阻了弘复帝的决意,但他仍然拿不准该不该将子虚庵的对话如实上奏,这一晚上辗转反侧就没睡安稳,到次日下昼,才终于是想到了办法——如今自己和陶啸深,一个监控子虚庵一个监控慈庆宫,马马虎虎论来算得上同一战壕的同袍,这么大件事怎能光由自己担着?东厂和锦衣卫间也是该有次精诚合作的,既然大家都是皇上的忠臣,商量着如何处办这事也是理所当然。 原本呢锦衣卫和东厂都属皇帝亲管的部系,负责刺探机密,也负有保密的义务,互通消息商量着要么一起欺瞒皇帝要么一起参劾 太孙的行为实在有失忠诚,被论罪处决都够格了,但弘复帝不比得他的父祖,对于锦衣卫和东厂反倒是心存忌防,唯一信得过的只有陶啸深和高得宜两个,自来也是鼓励二人精诚合作,方便随时替他分忧解难,那么高得宜和陶啸深私下商量再拿出个统一的办法就不算有违圣意。 心动即便行动,高得宜掉头便去了锦衣卫的北镇抚司。 陶啸深听闻那件令人震惊的隐密,也是半天不能言语。 “虽说皇上令下官监控慈庆宫,不过太孙与属官以及诸亲朋的言谈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