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6节 (第3/3页)
过当真能把陶氏弃于吴王宫。 “罢了,你既执意如此,我就随你心意便是。” 太子既然松了口,陶芳林才终于如释重负。 可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让陶芳林震惊的事。 太子竟然没让淑绢和她同行,反而是调拨了阿丹暂时跟从,这让陶芳林极其的不安。 难道她竟然看走了眼?淑绢那样普通的容色竟然能够博得太子的厚宠?!不,这绝无可能,太子若当真不重女色,怎至于这一世明知顾春归已经嫁给了赵兰庭仍然不肯罢休,甚至宁肯为她,担当天下人指责德行!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或许是淑绢将她的密隐告诉了太子,太子才至于这样“信宠”? 想到这里陶芳林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别的也还罢了,就怕淑绢告诉太子,她曾企图加害顾氏的行为,难道正因为太子对她已经生了疑心,才打算把她弃之吴王宫不管不顾? 越往这方面猜测,陶芳林越是坐卧不宁。 虽然太子到底还是改变了主意,但也许是因为对圣慈太后还有顾忌的原因,方才因她的争取哭求没有坚持。 是她太过于相信淑绢了! 那一世淑绢对她的确忠心耿耿,但那一世的情势和如今又怎能同日而语?那一世赵兰庭可根本正眼都不曾看过淑绢,她就是淑绢唯一依靠,而这一世,她却亲手把淑绢送到了太子的床榻之上! 要那小蹄子因此存了野心,以为没有她提携靠自己也能博得荣华富贵,更甚至大可以出卖她,踩着她上位将她取而代之…… 陶芳林越想越不安心。 于是交近阿丹,企图从阿丹口中刺探实情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真是没想到会劳动姑娘废心来照顾我一场,我且以为,殿下会让淑娟与我同行呢,毕竟淑绢乃我旧仆,姑娘从前却是在圣德太后跟前得脸的人,在殿下心目中,姑娘地位远非我与淑绢能比,没想到淑绢竟然有此幸运,只是服侍了殿下些时日,竟能赢得殿下如此看重。” 阿丹仍是寡言少语的模样:“奴婢厨艺还算过得去,所以殿下才让奴婢暂时照顾才人。” 陶芳林只好把话说得更加明显:“这回我随殿下前来南京,因突然有了不便,未经太子妃允可便擅自安排了淑绢服侍殿下,虽我非有意僭越,实有不得已处,这些日子以来却仍有不安,担心日后回了京城会受太子妃责怪,姑娘可是殿下的跟前儿人,行行好给我一句准话,究竟殿下对淑绢是个什么安排,日后太子妃问起来我才好应对。” “殿下看重绢娘是为性情稳重,本份细致,也正是太子妃看重的品性,才人大可放心,太子妃不至于因此怨责才人。” 阿丹一个字不说淑绢的坏话,却反而让陶芳林越发惴惴不安了。 她当然知道阿丹是太子心腹,要若淑绢当真出卖了她,阿丹怎会泄露实情?不过阿丹既然说了太子对淑绢颇为看重的话,这应当不假,因为太子就没有掩饰他对淑绢的看重,可淑绢何德何能得太子看重? 不能再吊以轻心了!陶芳林暗下决心。 淑绢于她而言已经是无用之人,与其养虎为患,不如…… 但不管陶芳林多么忌惮淑绢这么个隐患,而今的她都是鞭长莫及,也只好暗暗计划着如何不露痕迹的斩草除根,但交好阿丹却是有益无害的事,所以从南京至京城这一路之上,陶芳林都在兢兢业业笼络阿丹,终于在某日,从阿丹的言辞里发觉了蛛丝马迹。 “娟娘女红虽好,不过不知殿下尺寸,所以殿下里衣鞋袜仍得靠梧栖裁制,才人身边固然缺了擅长针线之婢,还是另择人选为好。” 这话就很值得玩味了!!! 陶芳林相当了解淑绢,她有一项才能便是针凿女红,且在吴王宫时曾经还提起过正因为做的鞋袜很得太子嘉诩,总算博得了太子几分恩宠,把她调离霁泽院至主院服侍,但据阿丹透露,淑绢却根本不知太子的尺寸! 这说明什么?说明淑绢说了谎话。 她也许根本就未得太子宠幸,否则怎能连太子尺寸都不知?可太子却佯作厚待恩宠…… 淑绢必然通过别的手段成为太子心腹。 不过阿丹同样也是太子心腹,对她却并未严防慎杜,这说明淑绢虽然别怀居心,应当还没有告密对她不利。 是的,她虽然曾经暗中加害过顾春归,但与惠妃心腹太监接头的人却是淑绢,淑绢明知太子看重顾春归,透露这一件事,她自己就会先行引火烧身。 那淑绢究竟是用了什么手段向太子投诚呢? 陶芳林绞尽脑汁也解不开这谜题,不过通过阿丹的态度,让她稍觉安心的是淑绢并没有针对她背叛出卖,也是,淑绢如若真对她暗藏祸心,就不会通风报讯让她得知太子有意把她留在吴王宫了。 可淑绢毕竟瞒骗了她,陶芳林仍然认为曾经的心腹此时已经成为一大祸患。 得先下手为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