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9节 (第2/3页)
芳花草经二位养护,比过去更加欣欣向荣。顾宜人浣衣,赵都御就在旁负责打水晾晒,赵都御候汤,顾宜人就经手沏泡香茗,顾宜人执笔,就有赵都御在旁研墨,赵都御抚琴,顾宜人便侧耳倾听…… 万春苑里的两个宫人,都说神仙眷侣听得多了,而今才知道是怎生一幅确凿的情境,羡慕得长吁短叹的,这离七夕、中秋都且远着呢,恨不得立时跪祈姻缘一般了。” 高得宜的这番话,很技巧又如实的证明了兰 庭和春归的确恩爱和谐,无论太子究竟有无那危险的想法,总之春归是绝无可能贪图荣华富贵便引诱太子殿下行为那等为世上不容的恶劣行迳。 就连弘复帝都更加感慨了:“深宫禁苑,看来是至尊至荣,也确有那样的人不为这些虚浮所动,渴求的是岁月静好与世无争,远在林泉之间,胜过显赫庙堂之上。” 这才又问道:“太子已然听闻风声,这时竟还没有动作?” “连太子妃都瞒着呢。”高得宜连忙回禀道。 “这件事不能拖延太久,去吧,去召太子来乾清宫。” 弘复帝对皇六子秦询,父子间确然说不上多么亲近。 秦询出生时弘复帝还活在胆颤心惊中,又因秦询一直被王太后抚养于膝下,弘复帝根本也不用关心这个儿子的安危,要王太后都庇护不了,弘复帝是更加无计可施了。 登基之后,弘复帝压根就没考虑过立庶子为储,即便是嫡长子病卒,弘复帝起初也是偏心皇长孙秦裕,他所有心思,除了国政之外,都用在了皇长孙身上,就能偶尔分心关注诸皇子的学业德行,对养在王太后膝下的秦询着实是最放心的一个,因为放心,所以忽视。 所以而今的帝王面对他亲自择选的储君,竟硬生生品出了几分陌生感。 太子颇富才干,而今看来德品出并无劣谬,但弘复帝也是熟读经史,当然也知道史实从来不乏如北齐文宣,大唐明皇一类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君主,一个人当大权在握之后多少不会如同待位时那般的谨言慎行,至尊之位往往会导致权欲膨胀,心性稍失沉稳,便可能滥用权柄满足私欲,弘复帝拿不准太子会否如此,他而今考虑的是若有哪怕一分隐患,为了秦姓的江山社稷,他都必须斩草除根。 但不得不说,而今的情势分明是无法只舍春归一介女流的性命,如果弘复帝痛下决心,被牺牲的还有兰庭这么个年纪轻轻就位及二品的重臣,甚至会大大挫损轩翥堂赵一门的前景,而太子在听闻春归深陷死劫后竟然无动于衷,多少是让弘复帝更添犹豫了。 论公,庙堂之上当然并非缺赵兰庭一人不可,但君国折损此一能臣志士,无疑有害非益;论私,弘复帝至今仍然感念赵太师的恩义,兰庭并无罪错却因这种连弘复帝自己都觉难以启齿的事件被暗下处死,做为罪魁的弘复帝也着实觉得负愧恩公忠臣。 就算太子当真觑觎臣子之妻,说到底也是他自家子孙的错责,罪及兰庭和春归当然大失公允,君主皇室于律法上虽有特权,道德面前却人人平等。 弘复帝是真不情愿干这样的缺德事。 “太子……”出声之后弘复帝又生迟疑,短叹一声:“询儿,此时没有闲杂在旁,不必克守君臣之礼,你来我身旁,我们爷俩……今日就且当闲话家常吧。” 父子之间,似乎当真没有闲话家常过。 秦询听令行事,但他心如止水。曾经,大抵也渴望过得到父祖的爱惜与重视,大约这就是血浓于水之情吧,不过这样的奢想很快就因现实消袪了,方知人事,就明白天家情薄,说来能称为讽刺的事,世俗皆 以男尊女卑,五服先奉父族为首,可尤其是在皇族天家,手足血缘间的亲疏,往往看的是是否一母同胞生,绝大多数期待不得的都是,皇父的爱惜看重。 如他,即便已为储君,可那些能够和生父掏心窝子的真诚话,永远也无法说出口的。 “询儿怎么看迳勿?” “君臣,亦为挚交。”这是实话,说不出口的真话是羡慕嫉妒恨。 “那你听说他而今身陷险境了么?” “阿父让询知情,询自然就知情了。”也是实话,出不出口的真话是我要比父皇你的透露早知情一点点。 “你不来为迳勿求情?” “询并不认为阿父会轻信一面之辞。” “一面之辞可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