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1/3页)
“迳勿,你……”是真不担心这酒里的确有鸩毒么?太子抬头去看烈日,他现在极度 的惶恐,他害怕这回连兰庭都无能为力突破死局,就在今日就在眼下,他将失去生命里最珍贵的人。 兰庭沉默着与太子对峙。 太子上前一步,重重一抱,他的目光在躲开众人之后,从兰庭的肩头飞速凝视春归。 她垂着眼睑,极其平静,平静得连黑长的睫毛都不曾略微颤动,没有看他,仿佛此生都不会再有注视。 太子放开兰庭,退后一步,当着高得宜的面前,以储君之尊去向兰庭长揖一礼。 “秦询于贤伉俪,愧为罪徒,无颜祈求宽谅,迳勿,日后我们总有泉下相逢一日,届时任凭君千刀万剐,也是秦询罪有应得。” 他背身,再不曾克意隐忍情绪,颤着手腕斟出一杯酒,递予兰庭,兰庭先转交春归,仍然沉默着又再接过了第二杯酒。 太子胆怯的转身,一口呼吸哽得胸口怒痛。 到底还是听见了高得宜终于发声。 “赵都御顾宜人且慢,先听圣上口谕。” —— 弘复帝是作了三手准备,要若太子为顾氏据理力争,便不会有赐鸩酒的旨意,毕竟因太子故处死无罪之人的说法非但不能服众,而且会先将太子置于不利之地,如果是这样的结果,春归会因急病亡于禁内,而兰庭,既是一心殉死,那么根本不用弘复帝再加处决,太子的应对让弘复帝先就放弃了这不得已也是最糟糕的计划。 所以他继续考验,让高得宜负责判断,看太子是否言行如一,要若太子反悔,冲动抗令,兰庭和春归仍然逃不过一死。 太子经受住了第二回 考验,高得宜及时阻止兰庭与春归服毒。 当然口谕也只是让兰庭和春归继续等候圣裁而已。 弘复帝再见太子:“询儿,为父并未坚定裁决,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秦询望阿父能再给予信任,秦询敢往宗庙,在列祖列宗灵前称誓,秦询此生,绝不行有损社稷国祚之事,若放纵声色私欲,秦询必短折而死,死亦不葬宗陵,沦为百世万人辱责!” 太子此时当然不会建议弘复帝将兰庭和春归处死。 这 回所谓的珍珑危局,最关键即为弘复帝对太子是否信任,兰庭情知弘复帝最最看重是什么。 便是中兴盛世的政治抱负。 倘若他也舍弃春归,弘复帝会毫不犹豫将春归处死,但兰庭自信,弘复帝不舍轻易放弃他,不为私情,为的就是天下社稷。 只有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让弘复帝迟疑犹豫。 这危局里,太子、兰庭、春归,不能有一个莽撞愚蠢,只有当弘复帝认为留下兰庭和春归的性命,比将他们处死更加有利于社稷国祚,死局也就不攻自破了。 结果就是兰庭与春归再获侥幸。 弘复帝选择了信任太子。 是以高得宜再走了一趟万春苑,这回他是满面笑意:“皇上让赵都御先回太师府,至于顾宜人……不,而今应称一声顾夫人了,皇上口令,夫人先且在慈宁宫小住数日。” 这意思就是弘复帝不仅批准了兰庭为春归上请的诰命,而且不会再追究突然而生的这起事端,让春归暂住慈宁宫,也是因为圆谎——毕竟,皇上是借助了王太后的名义,把春归留在禁内。 弘复帝问高得宜:“兰庭是何反应?” 高得宜哭笑不得:“赵都御说,可惜他昨日刚试治一株芍药的虫病,花了半天功夫,竟不知方法是否对那株芍药有效。” 这话把弘复帝都逗笑了:“他倒对万春苑依依不舍了。” 但则弘复帝作此决断,自己其实也觉得身心徒然一松,仿佛卸下了无形的重担一般,指着案上老高一叠奏章:“都拿去给太子批复吧,朕这身体是越来越不顶用了,这才看多长一会儿时间,就觉得头昏目眩。” “有太子殿下分忧国政,皇上正该安心休养龙体,遵丹阳真人及太医院医嘱,切忌劳神。”高得宜顿了一顿又问:“那太子府的耳目……” “撤回吧,无论君臣抑或父子,相疑都于家国无益,我还寄望着,至少能当太子继位当政后,终有一日能够收回厂卫特权。” 高得宜身为东厂厂公,却完全没有抵触东厂终有一日会遭撤除的念头,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