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0节 (第3/3页)
殿下怎会责处?可陶氏若有恶行你还代其隐瞒,这不叫忠义,这叫助纣为虐。淑绢,你羡慕青萍、梅妒吧?她们和你一样,都是为奴为婢,你也羡慕我吧?我和你其实一样都是奴婢。可你为什么羡慕我们?因为我们得遇良主。 便是父子之间,还讲究个父慈子孝,慈在孝先,为奴婢者,是该对主家效忠,但主家也得先对奴婢施予恩义。陶氏于你,又有多少恩义呢? 就更不说何为大忠?你乃陶氏旧仆,难道就不是君国子民?殿下为国之储君,你应不应当尽子民之忠呢?淑绢,陶氏为了她的利益,强迫你行违心之事,是殿下满足了你的意愿,答应予你自身安好,而如今陶氏竟然为了陷害顾宜人,险将殿下置于不利之地,你若再为陶氏隐瞒恶行,你又怎么对得住殿下待你的恩情?” “剥皮揎草还是如实供诉,你选一样。”太子觉得阿丹已经足够苦口婆心,他也实在懒得和淑绢废话了。 太子的威胁和阿丹的劝说兼而有之,淑绢终于不再守口如瓶了。 “陶才人……有梦卜的异能……” 一切的事情就从这句话开始,陶氏的秘辛彻底揭露。 阿丹觉得无比的头疼,她要把这件事告诉王太后。 太子没有阻止。 不需要再向任何人求证了,梦境非虚,确然就是命定,陶氏原本应当嫁入太师府,而春归才是他的才人,长相厮守,是他和她的理所应当,他原本不该只站在沉默的远处,连对视一眼都无法奢求。 但这些暂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是想让陶氏死。 不过陶氏而今仍在寿康宫,鞭长莫及,看圣慈太后的念头,是不愿放弃陶氏腹中胎儿的。 太子已经默默盘算如何报复了。 而圣德太后,的确因阿丹的禀报吃了一惊:“你确定不是陶氏那丫鬟胡说八道?” “娘娘,淑绢就是个愚 忠陶氏的婢女,她万无可能编造出这么一番匪夷所思的言论,而且……这并非关键……” 圣德太后神色凝重:“是,最关键的是不管陶氏有无梦卜异能,而是六郎竟然对淑娟的话信之不疑!陶氏至少有一点没有说谎,看来六郎,的确对小顾……” 圣德太后觉得十分头痛。 她比弘复帝更加了解秦询,她知道秦询的期望不仅仅限于权位,圣德太后甚至不无懊恼,后悔自己那时为了不让孙儿心生夺储的野心,有意引导他安于平凡人的意趣,秦询是在她的影响下,寄望礼法之外,尚能得个情投意合的枕边人,爱慕,倾心,长相厮守,不离不弃,说到底这些凡夫俗子之乐,是她想得而不能得的人事。 倘若这个时候,她在告诉孙儿,万人之上注定孤家寡人,不知是否为时已晚? 但圣德太后明白,春归是无辜的,不应为太子的偏执承担过责。 所以春归在慈宁宫中并未受到任何刁难,珍珑杀局已破,她再度迎来了柳暗花明。 圣慈太后似乎也因为这回事件心有余悸,不敢再有任何挑衅,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风平浪静,可就在这一天,春归忽然在相陪王太后逛玩后花园时,看见了一个亡魂仓皇飞掠而过,她认出了这个亡魂。 有一面之缘,正是太子册封大典那日宫宴上,郑贵妃身边的那位。 果然不久,就听见了这位宫人的死讯。 是从敬妃口中,把这一起命案禀知王太后:“是永宁宫的宫女,姓徐,名葵钏,她原本是在浣衣房服侍,为贵妃宫里的官宦徐岛所荐,才被调去的永宁宫,今日忽然就莫名其妙投了井,贵妃声称……是葵钏咱儿夜里砸了贵妃心爱的粉盒,贵妃训斥了她几句,又说要把她调回浣衣房,原本只是一句气话,不曾想葵钏烈性,为此就投了井。” “皇上怎么说?”王太后问敬妃。 “妾身没敢为这事打扰皇上,所以……先来问问娘娘的见解。” 圣德太后盯了敬妃一眼:“你啊,就是这般拿不定主意,宫人再是皇帝的奴婢,也是活生生一条性命,且郑氏,她刁蛮归刁蛮,永宁宫这多年来也没出过这样的事体,忽然就发生了命案,郑氏还一口承认因她苛折才导致葵钏投井,这事原本就蹊跷。你而今掌管着后宫事务,却举棋不定,你这样的性情,可不能成为询儿的助益。” 敬妃低着头,一声都不敢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