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_第2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5节 (第1/2页)

    “马明先生不说话,我来说说看。”

    “要借着四爷暴怒之下的行动,引起老百姓的同情,造成‘民愿’风潮?”

    …………

    陈都司的话音一落,几个小队长都是杀意逼人,其他的士兵们看向马明先生的目光,也是如同看一个死人。

    马明先生的家人,看他的目光,也是如同看一个死人,一个他们恨不得他此刻就死去的死人。

    马明先生还是没有那个满脸灰败,心生死意的样子,但是陈都司看到了,他右手指尖的一个颤抖。

    陈都司快速地做出决定。

    站起来一边朝外走一边吩咐下去,“王大柱和葛大春,带齐人手回行馆禀告四爷。其他人,押解犯人去大牢。”

    “属下遵命。”

    马明先生听着陈都司的脚步声,知道他已经想到了,眼珠子动了动,沉默地看向夜空。

    “老爷——老爷——求求你了——”

    “爹——爹——救救女儿——”

    “哈哈哈——死了——都死了也好——”

    …………

    妻妾儿女在官兵们的押解下距离大门越来越近,哭喊着求他“救命”。马明先生突然心生一股悲凉。

    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可是事已至此,不管马明先生如何想法,不管他想不想进行下去,他都无法阻止什么。

    在广州的其他几家都被都司们带齐兵马查封抄家,不在广州的几家也有年希尧发出命令,全省缉拿,并有公文送往京城刑部。

    临近午夜时分,整个广州城里沸沸扬扬,除了行馆里的几个人之外,估计没有人还睡得着。

    陈都司带着剩下的人拼命打马朝海边奔跑,马鞭抽到马屁股的声音,马蹄铁和青石板路相碰带起来的回音,一一想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海边有一座座鼓楼,是广东十三行在海边建的一座座小楼,小楼里都有一座大钟,钟声响起,代表广东省有大事情,比如海寇犯边,比如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比如有危机广东省的重大冤情。

    陈都司终于想明白,马明他们明知绝对不可为,还上演这出“刺杀大戏”的原因。

    其目的,就是要借着他们今晚上的行动招揽“信徒”,尤其是那些还对大清朝廷存有不认同的前朝遗民们,试图用“弱者”的“民意”迫使广东的“摊丁入亩”停下。

    单单他们这一伙人当然没有这个胆子,其中牵扯到的朝廷大员自有皇上去查,此刻陈都司的目的就是阻止他们敲钟。

    “驾——驾——”

    平时来往感觉很短的距离,此刻感觉无边的漫长。

    前面的道路不好跑马,陈都司心急如火,直接放弃马匹运起轻功逛奔。

    他只要一个念头,广东的“摊丁入亩”改革,谁也不能阻止。

    夜色苍茫,陈都司遇到阻拦他的人,动起手来毫不留情,招招要人命。

    沉闷的钟声一下接一下响起,深沉、清远,传进每一个广州人的心里,整个广东沿海震动。

    听在小四阿哥的耳朵里,圆润、浑厚、深沉、悠远、悠扬……他在睡梦中没醒来,小耳朵动了动,觉得这好像是催眠曲又睡过去。

    小系统着急的大声呼喊。

    “主人,主人,快醒醒,出大事了,主人。”

    弘晙刷地睁开眼睛。

    康熙二十四年,朝廷在广东设立海关,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

    世人习惯称呼“十三”,其实并无定数。自建成,到如今,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日子一长,十三行逐渐演变为一个特殊组织,隐隐享有垄断对外贸易的特权,由此发展成为广州新兴的买办阶级。

    几乎包揽对外贸易大权不算,关键是各行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联合组织起来,隐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会团体,即所谓的“公行”。

    公行众商啜血盟誓,并订下行规十三条,其中就有一条,有危机广东省的重大冤情,可以敲响钟声。

    弘晙鞋子都没穿,撒腿就朝外跑。

    “阿玛——阿玛——”

    四爷收到陈都司传来的消息,正在思考,听到钟声,第一反应就是派人去接应陈都司;第二反应,去看看儿子。

    “阿玛——”弘晙扑到阿玛的怀里,发现阿玛无恙,放下心。

    “阿玛,弘晙出去。”

    四爷眉心紧皱,抱着儿子回到寝殿。

    “这大晚上的,你要出去做什么?”

    弘晙不让他阿玛哄他。

    “阿玛——钟声响了,外面不知情的百姓可能会跟着闹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