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第2/3页)
揽到了自己身上,全然不似过去传闻的无心政事的淡泊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个致命的错误,为什么没有将穆华翎留在大兴。 比起潜伏大兴时是个定时炸弹,这位回国后掌握北殷核心权力的华翎公主更加可怕,已然成长为更能威胁到大兴危亡的敌人。 就是这样,大兴这边还不得不捏着鼻子下了封口令,明面上抹去所有原来对韩菱的追捕令。 之前以为只是北殷暗探,全国通缉拦在关内也不算什么。 现在人家已经是北殷监国公主了,殷太后退居幕后由穆华翎执掌大权,与天子也是平起平坐,连对各国发的文书上也说了此事,盖的还是监国公主印玺。 大兴还敢公然发布以她的画像所作通缉令,信不信北殷可以直接以这个理由犯边。 而就算大兴拿出北殷公主潜伏在他们这边多年刺探军情谋划的诸多证据,北殷那边也大可不承认,说只是容貌相似不足为奇,大兴则是伪造污蔑,故意挑起战乱。 派出暗探细作,用间这都是私底下的事,即便心知肚明,但明面上大国与大国之间都要互相表示尊重,轻易不能损及颜面,引发外交争端。 此事攸关两国战事,不能轻忽,连大兴皇帝都得忍下了,朝廷上知道的也是少数。 故而撤下通缉令的事,还引发了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争议不休。 比如之前丧子的蒋尚书,他就这么一个嫡子,所以自小宠溺无度,因为北殷暗探引发的动乱,蒋尚书之子失踪的事也被掩盖了过去,但后来在池子里发现了他儿子的尸体,还被折断了四肢,剜了眼睛,经查明很可能是北殷暗探所为。 所以蒋尚书也是追查北殷暗探最积极的人,誓要为惨死的儿子报仇。可朝廷不声不响就压下了北殷暗探的事,还要放过那个蛇蝎心肠的人,蒋尚书直接在朝堂上闹了起来。 皇帝一个不耐烦,直接罢了他的官职,让他在自己府里好好反思。 难道他还可能为了一个尚书嫡子的命,去质问现在北殷当权的监国公主给个说法,让她偿命。 就是他的皇子因为调戏纠缠监国公主丢了命,都不可能有这个结果。 …… 北殷的冬天来的很早, 萧函裹着一身雪白轻裘,站在北殷皇宫墙楼上。 望着北地一片银装素裹,初冬的风也有些凛冽。 比起富庶温暖的大兴和南梁,北殷显得有些苦寒,但是它占据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如河套平原,适合养马,它有适宜的牧草,优异的战马马种,而且战马不进需要养,还需要练,让它们不惧怕弓矢不畏刀枪,只有广大的平原和适宜的气候才能练出来。所以北殷良马天下闻名,也备受大兴和南梁忌惮。 北殷与大兴南梁不同,重军功,殷太后当初能一力扶持新帝上位,甚至登上摄政的高位,就是因为掌握了兵权,方才能那么强势,现在殷太后将她手中的虎符兵权交给萧函,另外她又通过肃清朝政控制了官员升迁的吏部大权,户部的钱粮,还有可以与暗卫营相辅相助的刑狱大权。 说现在的北殷朝廷,是她的一言堂也不为过。 这些权力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得来的, 殷太后摄政时,杀了一大批人。 而现在她以刺杀监国公主的罪名株连甚众,杀了更多的人,不管是贵族,还是豪强士绅,杀的一片胆战心惊,无人再有反对声。 殷太后昔日还只是以强势压下朝臣贵族,而她却是真正执掌生杀大权,行事再也无需受任何人掣肘。 想要再推行变法改制,也顺利容易许多。 萧函仍在思考着变法的事。 阿蝉走到萧函身边,“公主,陛下已经到紫微殿了。” 萧函徐徐走下墙楼,两旁行礼的宫人都不敢抬头屏住呼吸,这便是绝对权力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即便她表现得再温和,也没有人会忘记她是杀的雍都血流成河,掌握他们生死大权的监国公主。 时至现在,天子穆颐已经知道了殷太后病倒的真相和她与华翎二人主导的计划,但也没什么关系了,殷太后不告诉他是不放心他,但即便他早就知道,再来一次他依旧会这么做。 难道袖手旁观,看着华翎一人在台前面对这风浪惊险,无限杀机? 华翎在大兴的时候,他护不了她分毫。但她回到了北殷,穆颐就不会眼睁睁看她再受到任何伤害。 旁人只知道监国公主手段狠辣,是心计浮沉、是避之唯恐不及。又何曾在意过在这短短数十日里,华翎公主遭受的不知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暗杀谋害,刺客下毒,埋伏阴谋手段不知道有多少,就像人心不知有多复杂一般。 萧函其实并不在意外界如何评价她,比起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她更愿意做万人之上呼风唤雨的监国公主。 但穆颐将那些屠戮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