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节 (第2/3页)
,有什么需要的从我的内库取。” 吴嬷嬷笑着应下了,长公主这话显然是在疼着灵嫣小姐,也不枉她们多说那几句话,就是灵嫣小姐知道了也会记着她们的好。说起来,灵嫣小姐待她们这些下人都十分宽和,从不仗着长公主的宠爱而生出骄纵跋扈来,怎能不让人喜欢。 昭华长公主还曾动过心思,既然不曾改姓,不如让灵嫣做她的儿媳妇,留在她身边。 结果被卫国侯拒了,说义女的名分已经定下,怎么变成儿媳,说出去岂不是让人见怪,她既然喜欢戚灵嫣,大可为她寻一门好婚事,以长公主义女的身份出嫁,绝对不会差的。 长公主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便歇了这念头,有些惋惜但也更加疼惜戚灵嫣,想着为她精心挑选夫婿,以及多添些嫁妆。 她的内库里除了出阁时宫中准备的嫁妆,还有卫国侯几代的积累,宫里太后陛下又年年赏赐珍玩,金银钱币、缓罗绸缎更是数之不尽,自卫国侯卸甲归田后,这逢年过节的赏赐只有加厚没有少的。长公主的内库可是连宫里的娘娘皇子都垂涎的。 外头一个管事候在庭前,“殿下,有泸州送来的信件,是宣武伯府的张三夫人。” 听侍女转述后,昭华长公主疑惑了些许,才想起这位张三夫人来。 去岁她举办花会时,这位张三夫人说话风趣,即便家世并不出众,也给昭华长公主留下了一两分印象。 “怎么是泸州?” 侍女回道,“宣武伯三老爷半年前调任泸州知府,张三夫人也随着一起赴任了。” 以昭华长公主德身份,不需要特意去记住哪些人,或者姻亲关系官位调动什么的,但她身边的人是必须要做到的。 昭华长公主微微颔首,不解只有一两面之缘的张三夫人为何千里迢迢给她送封信,但还是打开了。 当看完整封信时,昭华长公主肩头微微颤抖,似是震惊,又似是不敢相信。 “快、快寻侯爷回来。” …… 卫国侯虽上交了兵权,但皇帝依旧十分倚重他,担任的职务清贵并兼有实权,经年沉淀下的阅历更显雍容成熟的气度。听闻公主府传来急讯,似是出了大事,他立刻赶了回去。 回到公主府,就见到府中的大夫还从公主居所出来,卫国侯心中一紧,连忙快步匆匆走了进去,侍女立马挑起珠帘,卫国侯一抬眸,就见到长公主倚在榻上,秀眉微蹙,手里拿着类似信纸的东西。 “夫人,这是怎么了?”卫国侯温声道上前,就见长公主抬头眼中含泪,又带着些惊喜的语气,“夫君,有明珠的消息了。” 卫国侯听到这句话,也是大惊,同样看了这封从泸州寄来的书信。 原来张三夫人在泸州春游时意外见到一位姑娘,容颜竟与长公主有几分相似,一再探知下,年龄也是十九岁,似乎还是被人收养,多年来未见过亲生父母。 张三夫人便怀疑这位姑娘便是卫国侯与长公主被歹人掳去,遗落在外的女儿,陛下亲封的明珠公主。 卫国侯虽有些激动,但还是被多年养成的沉稳理智压了下来,这短短几句言语并不能说明什么,没见到人之前,一切都有待商榷。昭华长公主就是因为一时情绪过激,有些气短胸闷,头晕目眩,所以召来了大夫诊治。 卫国侯心中叹气,这些年来他一直有寻找女儿盈欢,陛下不知是愧疚还是补偿也遣了大夏密探助他寻访,但奈何找遍了天下,人海茫茫,也没有什么所得,逆贼那里也早已断了线索。 也曾有疑似的小姑娘出现,后来一查,要么是弄错了,要么就是坑蒙拐骗的。 他们也是失望了一次又一次,外人多是以为卫国侯幼女早已遇难,就连他也默认了长公主收养义女,以解思女之疾。 卫国侯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这位张三夫人的夫婿,曾经是他军营中手下的一名副将,敢贸贸然撒谎蒙骗不大可能,至少这信中的几条线索应该是真的。 尽管再期待,但卫国侯还是不愿意结果不如人意,反让长公主难过失望,便劝慰了几句,待将人接到京中了再确认一番。 泸州, 到任才半年的张知州自夫人送那份书信到京城后,就有些惴惴不安,他与夫人私下说道,“只是容貌相似,若并非明珠郡主,令我们承担卫国侯和长公主的怒火怎么办。” 张三夫人却是胸有成竹,反倒劝慰夫君道,“便是真的错了,卫国侯和长公主都是性情宽和之人,不会同我们计较的。可若是真的,对我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张三老爷在宣武伯府里并不受重视,上有两位嫡出兄长,他能力又很平庸,不擅钻营,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