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9章 石方霸发配青泥岭 (第2/2页)
刘知府见说,便让书童奉上关西五路地理图,观览半天,即对吴玠道:“年兄,你这兄弟可往仙人关、青泥岭牧马监。那里的苏监正与本府熟识,本府写信给他,请他关照你的兄弟!” 说着,欣然随书一份,签上大名,改了图章,交给吴玠。 吴玠躬身施礼,道:“知府大人深明大义,我们兄弟感激不尽!” 刘子羽笑道:“年兄在边关驱除西夏,招安秦陇军,青云兵,打得西夏天王李良元溃不成军。本府早就闻知年兄大名,今日一见,那是三生有幸;定点地主之谊,绵薄之力,不足挂齿……” 吴玠再次谢过刘子羽,刘子羽便让两个衙役带路,领吴玠一行向仙人关而去…… 原来这仙人关是入川、进陕的关口要道,境内的青泥岭更是悬崖万仞,云遮雾海,人走上去,多有雨滴,道路泥泞,堪称苦寒之地,故名青泥岭。 唐朝时武则天作了皇帝,回利州(广元)老家探望娘亲,翻越青泥岭,身上突然长满痱子,奇痒难忍。 武则天痛苦不堪,一位老人上前献策,说用青泥岭药水洞的水洗澡,可除奇痒。武皇帝试之,果然有效,奇痒顿除,身躯清爽无比。 青泥岭古称故道、又名陈仓道、青泥道、散关道、嘉陵道。 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内,光险道就有上百里。 上百里的险道上悬崖万仞,多云密雨,泥泞难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架山岭,古往今来,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唐朝末年,雄霸关中的岐王李茂贞兵犯兴州,山南节度使唐道袭率众固守青泥岭,扼塞险要,李茂贞不能达,引众归返。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遭遇马嵬坡兵变,痛失爱妃杨玉环;悲切切,苦凄凄,率领随从、嫔妃数百人南逃四川。 走到青泥岭,突然大雨滂沱,玄宗叫苦不迭;宫女、太监哭号连天。 然而,为了活命,他们连滚带爬,挣扎着上了山巅,绝望地呼喊苍天。 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刚才还云遮雾罩、大雨倾盆的的青泥岭瞬息间雨停云散,红日高照。 玄宗一行哈哈大笑,沮丧悲观情绪全无,坐地歇息,沐浴阳光,享受美景,攒足精神,卯足气力,下了青泥岭,走出仙人关,顺利到达成都…… 吴玠几人来到青泥岭,将那些传说典故陈述一番,莫小儿便就诗兴大作,随口吟诵起王昌龄的《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吴玠见莫小儿吟诵出塞诗,不禁啼笑道:“小儿如此怀古,真要刮目相看!” 莫小儿道:“一上了青泥岭,小儿就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玠哥哥,说不准我们以后要以此地为伍呢!” 吴玠哈哈大笑:“小儿是在说梦话吧?青泥岭在川、陕、甘的结合部,仿佛人的心脏,怎么会是边关?你那出塞诗用错地方呢……” 莫小儿振振有词,道:“玠哥哥不要把话说满,青泥岭现在是川、陕、甘腹地,可日后呢?日后你敢保证这里就不是刀光剑影的边关……” 吴玠看看莫小儿,低头不语,多年后,宋金交兵,莫小儿的话果然得到应验,青泥岭、仙人关真的就成了边关。 吴玠率领吴家军先在大散关、和尚原;再至绕凤关、方山塬;最后固守仙人关、青泥岭,浴血奋战,阻挡了金兵的铁浮屠;粉碎了女真人企图占领四川,顺江直下,吞并临安,灭亡南宋的天大阴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