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0章 军民奋起保汴梁 (第1/2页)
师师只是从那些大佬嘴里听说有关吴玠的一些故事,真要投奔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男人,心中总觉有点别捏。 然而这种别扭很快便烟消雾散,师师心想:吴玠要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就该理解一个青楼女子的心境;为什么投奔他,还不是见他是立世英雄。 女人爱英雄,天经地义。当年那个虞姬,不就对霸王贞忠不渝吗? 师师至今忘不了虞姬离别项羽前唱的歌: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 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 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 才惹得众豪杰逐鹿中原。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 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好一派清秋光景。 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 口声声露出那离散之情。 …… 虞姬为霸王而生,为霸王而死,那么师师呢,有为谁而生?为谁而死呢! 为谁而生师师讲不出来,为谁而死现在说出来还显太早。 师师投奔吴玠的愿望不就是驰骋疆场,抛洒一腔热血吗? 从这个角度讲,师师应该是为中原百姓准备献身,一个青楼女子有这样的境界,达官贵人是很难理解的…… 就在师师将变卖镇安坊的银子装箱码好准备起身向大散关而行时,金兵已经大举南下。 登基不久的宋钦宗号召汴梁军民同仇敌忾,与城池共存亡。 师师听到皇上诏令抗敌的消息,突然生出一个念头:不去投奔吴玠,留在汴梁抗击金寇…… 师师决定留在汴梁抗击金寇,赵佶却率领后妃、太监逃往扬州。 扬州远离前线,听不见急促的鼙鼓、呼啸的锋镝,看不见弥漫的烽火,翻滚的狼烟。 时序一过清明,春花乍放,莺飞草长,繁花似锦的扬州,比中州大地更美。 凝视暖风吹得人皆醉的扬州大地,赵佶读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也听说过南国多美人的佳话。 既然已经无生命之虞,便就应该尽情享受南国的风物。 扬州有的是妙龄少女,韶秀娇娃,一时间,赵佶把年齿渐长的李师师忘怀了…… 徽宗在扬州阅遍南国名妓,在眼迷神乱中清醒过来时,又感到隐隐不足。 不久,徽宗回到南京(商丘)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发号司令,将东南地区给朝廷的报告、物资、勤王援兵据为己有,不准前往首都汴京。徽宗一伙把持着东南的行政、经济、军事大权,直接威胁钦宗的地位,给抗金救国造成举步维艰的情势…… 徽宗极其同伙的倒行逆施,激起汴梁军民的强烈反对,李刚和秦敏等辅政大臣纷纷揭露这伙民贼另立朝廷的罪恶行径。太学生陈东上书曰:“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六贼,前后相继,误我国家,离我民心,天下困敝,盗贼滋起,夷狄交侵,危我社稷。伏愿陛下擒此六贼,传旨四方,以谢天下。” 钦宗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下诏擒拿六贼。朱勔已被诛杀,下令褒奖平江知府吴奕,并升任其为江南总兵。将梁师成、王黼、李彦先后斩首;童贯被钦宗派的御史诛杀于南雄州;蔡京的长子攸,次子筱俱被诛杀;蔡京惊恐不安死于贬所,女婿张世谋见势不妙投降金国去了。宋徽宗见亲信一个个被除,慌忙给钦宗写信,表示自己愿意“甘心守道,乐处闲寂,不再窥伺旧职”。钦宗见徽宗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同意他回到东京。 粉碎了徽宗东山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