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吧,我要考哈佛_第16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9页 (第1/2页)

    有心人要是去金陵药科大学官网上看的话,在‘学术成果快讯’那一栏里,就会发现,近一年内,金陵药科大学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的人都是与谢书尧相关的,甚至往明白了说,这些人虽然是金陵药科大学的,但都在首都跟着谢书尧做项目。

    许多业内的老教授都不得不感慨,某一位院士前不久还站出来说,搞科研对天赋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你能踏实下来,安安心心看文献,勤勤恳恳做实验,都能做出一番成果来,结果就被谢书尧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打了脸。

    科研不需要天赋吗?

    有天赋的科研人员和没天赋的科研人员,几乎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有天赋的科研人员就像谢书尧这样,明明入行没多久,论文常见于《nature》和《sce》,就算是她自己觉得一般的成果,也是被一区期刊所承包的,其它科研狗眼中高不可攀的期刊都会主动向人家约稿。

    没天赋的科研人员……在冷板凳上熬许多年,牺牲自己的头发以及健康,最终死气白赖地熬一个学位,带着并不算丰硕的成果去往工作岗位,然后再以‘年’为单位,一篇一篇地熬成果,直到年纪大了,靠着资历再爬上几个台阶。

    最让一般科研人员受刺激的是,学术圈大概也是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地方,谢书尧自己厉害,跟着谢书尧做研究的那些科研人员也全都飞升了……发表一区文章就和割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

    再加上‘胰宝降糖灵’和‘健脾塑身胶囊’的催化以及‘六亿’这笔小钱钱的刺激,莫说是在学术圈,就算是普通群众,都知道谢书尧这个人的科研能力很牛逼。

    原先就有人纳闷了,谢书尧团队的研究人员写一篇论文怎么比其它研究人员更改格式都要快,现在一看谢书尧的微博,原来人家有神器相助!

    一群人都在刷谢书尧的主页,甚至还有人定了个闹钟等两个小时到。

    在微博围观的取经群众等的心痒难耐,谢书尧和陈杭却吃得优哉游哉。

    二人把饭吃完,陈杭主动去刷碗,谢书尧看胃口掉的差不多了,就将智学教育的论文写作系统管网挂了出去,并以自己的学术声誉作保:

    “这个论文写作系统只是我在看到两个朋友为调整论文格式而头痛时,临时产生的一个想法,多亏了@智学教育的技术员,将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并且逐步完善该系统,使其成为一个集论文智能排版、语病智能纠正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品。”

    “我们团队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在用这个系统,两位‘老同志’已经使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从金陵药科大学而来的‘新同志’也已经使用了一年多将近两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