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3页 (第2/2页)
帽,合上本子,说,“其实你们的问题很相似,前面几个博士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你身上都存在,我就不再重复说了。” “我只提一点,搞科研、搞学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你们所做的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就是镜花水月,说的难听点,就是生憋硬造。” “所以,你们得多看文献。就算达不到秦海这种一天平均看七八篇的水平,一天也得保证三四篇的论文阅读量,一个月看一百篇,一年时间里有半年在看文献,你才能勉勉强强跟上学术圈的速度。” 听了一次汇报,谢书尧对秦海等人的毕业就放心了。 在科研综合能力上,秦海比杜岳和包萌还要略微差一些,但秦海更加踏实,他的性格也更加沉稳,如果不是杜岳和包萌比他早入门一年,恐怕杜岳和包萌都比不上秦海。 如今秦海跟了他两年,把科研基础都已经打好了,马上就到了第三年与第四年的成果井喷期,想来秦海肯定能做出不少成果来,论文数量与质量都无须担心。 读博前两年是在积蓄力量,中间的两年是在梳理成果,等到最后一年的时候,将之前的研究成果放到一块儿去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集中精力完成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这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金陵药科大学这边的教授会不会在秦海与周宁博士毕业的时候卡人,谢书尧根本不担心。 首先,这两位的学术成果不菲,另外,她相当重视论文的逻辑,很多发表出来的论文,在她眼中都是存在逻辑漏洞的,她自个儿带出来的学生,论文中怎么可能会有逻辑漏洞? 就算真的有逻辑漏洞,那她也一定会让这些人把论文修改到没有逻辑漏洞为止。 这也是为什么她带的科研团队能够发表那么多篇论文的原因。 所有研究人员都对自己所处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宏观的全面把握,研究的内容都是全新的,而且不存在任何的逻辑漏洞,实验数据更是真的不能再真,这样的论文,哪一家期刊会拒绝? 将周宁与秦海的年初汇报看完,谢书尧就到了回京大医学部的时候。 她打算将《计算药学》的讲义再完善一下,编制成一套能够系统介绍计算药学入门要领的书,相关的工作已经快完成了,大概再用十天左右,就能将初稿敲定,到时候便可以寻找一个出版社,来将这套书尽快出版。 谢书尧相中的是京大出版社。 第96章 第九十六站 谢书尧要给金陵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上《计算药学》这门课, 大概是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之间, 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