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57 章 (第1/2页)
康熙老爷子之清穿文中的常识错误斧正 这天康熙老爷子来到金手指公司,直接找到智力组组长皇甫硕,拿了一大张纸交给他:“这是那些清穿小说的错误纠正。你把这个给那些作者,让她们把不当之处改了。” 皇甫硕无语,说:“我们并不管作者写的什么内容,只负责把那些内容剧情执行下去。” “反正我不管,你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交给她们。”康熙老爷子一脸执拗,“什么都不明白,就敢乱写,把我们大清朝都写成什么样子了!” 皇甫硕无奈,只得说:“那行吧,我把这个东西交给她们。至于改与不改,我可没办法打包票。” 康熙老爷子自信的说:“你给她们说,只要她们改正了,我给她们托个好梦。朕这一生,御女无数,在梦里,让她们领略一番我的超高技术。” 皇甫硕不敢置信的看着康熙老爷子,您还真敢说啊。 皇甫硕打开康熙老爷子的那张纸,发现上面用工笔小楷写的密密麻麻,还是竖版的,显然是用了心的,也由此可见康熙老爷子对清穿文的积怨已久。 还有标题,是“清穿文中的常识错误斧正”。 第一条。康熙年间,皇子皇女对后妃的称呼为“某额捏”,如“皇后额捏”,“某妃额捏”等。比如朕之长子胤褆应称呼宜妃为“宜妃额捏”,第九子胤禟应称呼荣妃为“荣妃额捏”。 额娘这一称呼乃是清中后期满语与汉语混合之后才有的,康熙年间,后宫全用满语。 皇子们对朕的称呼为“汗阿玛”或“皇父”、“父皇”,至于“皇阿玛”,完全是无稽之谈。 第二条。后宫没有“小主”这样的称呼。“小主”仅仅是奴才对年轻主人,特别是主人下一辈的小主人称呼为“小主”,但只是背后他称,并不能当面称呼。 第三条。后宫在面对皇帝和太后的时候,一律自称“奴才”,就算是皇后面对皇帝时也要自称“奴才”。根本没有小说剧情中的“本宫”“臣妾”之类的词汇。 第四条。清太后自称为“我”,没有“哀家”。皇帝皇后对太后的称呼为“额涅”“太后额涅”。 第五条。清朝亲王的自称一般为“我”,自称“本王”一般是作为书面语使用。 第六条。没有人敢在帝后面前称其他高等皇族为“爷”。 有些小说里面,臣子和太监在皇帝面前称四阿哥胤禛为“四爷”,八阿哥胤禩为“八爷”,这种情况是绝对没有的,是皇帝的大忌,只有皇帝才是唯一的“爷”。 第七条。清代大臣的自称。无论民人出身或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均自称“臣”。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小说里,汉人称“臣”,满人称“奴才”,并不准确。 第八条。清朝大臣中能够被称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 小说剧情里,“大人”满天飞,荒谬。 第九条。朕凡发兵必从“德胜门”出。朕凡收兵,必从“安定门”进。有些小说剧情胡言乱语,说收兵时从“德胜门”进,此乃大谬也。 第十条。清朝夜禁制度严苛,京城内起更后闭栅栏,王以下官民人等不许任意行走。除了有正经公事外,私事可以有婚事、丧事、生育、看病、祭祀、宴会等理由,但必须要经过详细登记才可通行。 小说剧情里,夜间行事凡多,且没有任何顾忌,完全不通。 第十一条。清朝的户籍分好几种,但并没有商籍不允许科考之说。一般的商人都属于民籍,可以科考,而商籍是专门给一些盐商及其子弟设立的。因盐商长期在外做生意,所以特许他们拥有一种特殊的户籍,可以在非籍贯所在地进行科举。 小说当中胡编乱造,说商籍不允许科考,简直一窍不通。 第十二条。上马石,只有亲王、郡王、贝勒、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府门前才能放置上马石或上马桩。贝子以下不得安设,不得滥行僭用。 小说中,凡满族贵族皆有上马石,缪也。 第十三条。朕一日所用两膳,早膳在正午时分使用,相当于现在的午餐时间。晚膳时间则同现在的晚餐差不多。 大部分小说都说朕早起之后用早膳,简直荒谬。 第十四条。后宫女子自从确立进宫以后,另行别府居住。母家亲戚人等不许瞧看,居住。其父兄等及家人亦不许擅入二门。不允许后宫本家置办妆奁,后妃所有妆奁都是由内务府派给。 即,后宫女子自从确认要进宫之后,即与本家没有任何关系,不能携带任何东西进宫。至于后宫女子“省亲”,更是闻所未闻。 小说中后宫女子与本家联系颇多,完全不对。 第十五条。清代太医院衙门品级不高,但人数众多,管理亦是严苛,根本不可能出现太医与后妃苟且之事。 太医看病时候,所有脉象、用药都要详细记录,经过太医院领导审批才能执行。在配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