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0节 (第2/3页)
六,将来他们长大了,咱们都是权臣,权臣的下场,古来就没几个好的。”穆荫担心的说。 文祥不在意的摆摆手:“那怕什么,学西洋,虚君。我听说,西洋的维多利亚女王,根本没什么权力,全都要听宰相的,宰相让她趴着就趴着,让她跪着就得跪着。没有宰相,她连张手纸都买不了。” “那好,就学英伦,军机处专权。”肃顺下了决定。 “那谁来当政?我们都是侍卫或者包衣出身,对政务还是头疼。” “潘世恩老朽不堪,让他至仕吧。祁俞藻唯唯诺诺,做点杂事还成,不是真宰相。何汝霖,一小吏尔。” “杜授田和卓秉恬呢?” “他们都是皇子的老师,我们要虚君,他们只怕碍手碍脚。” “其他人资望不足。这个人的威望,一定要压服朝野。” 大家商量着,肃顺突然说:“我心中早有一人,此人廉明德能,四德皆备,治过黄河,治过江防,烧过鸦片,练过朱雀军,还救下广州的满人。威加海内外,桃李满天下,眼下地方上新起的才俊,曾国藩、胡林翼是在他湖广总督任上中的会试,左宗棠以师称呼。就是匪共楚剑功,也是他的弟子。” “林则徐,林大人?” “林大人受楚剑功牵连,罢官在家闭门思过。”载垣说,“只是,他君恩深重,会出山吗?” “你先去林大人家门口跪着,我安定紫禁城,随后就来。”肃顺倒也干脆,“只要林大人还是大清的忠臣,我就能劝得他出山。” 其他人也都分派了任务,于是纷纷从军机处出来,这时候,京官们都被集中在大殿前的广场上。一个侍郎看到肃顺,破口大骂。 载垣想过去教训他,肃顺拉住他:“骗廷杖的,理他作甚。” 那侍郎叫周祖培,见肃顺不搭理他,越发愤恨。这是后话。 “我林则徐是绝对不会与你等逆贼同流合污的。”林则徐听载垣肃顺说明来意,便斩钉截铁表明态度。 “林大人,当今皇上,带您可是君恩深重,您丢了广东,都没有杀您,甚至连下狱都没有。您对得起我大清吗?” “我自知愧对皇上,所以决心不再参与政务。” “林大人,你与魏源编这《海国图志》,难道不知道,我大清到此存亡绝续的关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大清若是不变,覆亡在即。你就袖手旁观,你读的圣贤书哪里去了?” 林则徐没想到肃顺会这么说,更没想到他有这般见识。 “林大人,我知道,凭我们一两句话,是劝不动你的。但我肃顺想,你林大人洞若观火,我大清的危局你不会看不到,只是你待罪之身,不方便站出来,你心里在着急啊。” 林则徐摆摆手:“你高看老朽了。” 肃顺自顾自的说下去:“我大清陈疾重病,危在旦夕。而旗人疲敝,无力振作。唯有依靠汉人,满汉同舟共济,才有中兴的希望。” 林则徐没想到肃顺会提出满汉合流,他随口问道:“若是你来,如何做。” “林大人有言,师夷长技以制夷,故而其一,便是要学西洋。” “那其二呢?” “旗人已废,唯有满汉合流,方是出路,不然……,广州满人有赖林大人仁德,得以北迁。江宁的满人,便没有这般幸运。” 载垣也没想到肃顺思量得这般长远,他下意识的问:“,这是你和文祥商量好的?还有其三么?” “其三,自然要整军经武。讨平叛逆。” 林则徐默然不语。 肃顺接着说:“总而言之,师夷、溶汉、整军经武,斯为三大政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