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大盗_第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节 (第4/6页)

还是保持着相当的轻蔑,但架子好歹还是拉下来不少,至少还知道俄罗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没有把它归纳到什么高昌、龟兹等靠进贡骗赏赐二杆子之流——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倒不是很复杂,朝廷的各位大佬并没有仔细去琢磨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随便找个传教士一问,这个国家居然是“带甲百万,屡败蒙古”,而且隐约还是葛尔丹的后台老板,那就足够说明一切,而大凡政治家在战争时期都比较实际,虽然大家平日里把诗书什么挂在嘴上,但内心里却都非常清楚,这些什么礼仪纲常都是虚的,真正算数的还是铁骑大炮,谈起判来第一条就是大伙先把队伍亮一亮,队伍比大汉多的那就得“怀柔”、就得“招抚”;队伍比大汉少的那就少废话了,直接开过去“教化蛮夷”,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普天之下”,什么叫做“率土之滨”。

    所以这次带队使者的人选颇为令人头痛,出使象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当然不能草率从事,根据林风的意思,这个的目的地是是莫斯科,而且是直接和对方的皇帝说话,那这个官品等级自然就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太低了的话权力太小,很多事情无法作主,而太高了的话似乎也不太合适,显得有些“卑躬屈膝”,折了大汉的脸面。

    经过一番争执,最后林风拍了板,这个使者的等级在四品和三品之间,说大不算大,说小不算小,能够拿一些主意,但也不算很高级的官员,这个指示精神泄漏出去之后在北京引起了一点小小的轰动,吏部尚书徐学乾、礼部尚书李绂都显得有些难过,因为就当时而言,从东亚地区长途跋涉万里迢迢奔赴莫斯科,在某种程度上就几乎可以算作生离死别,可谓“东出山海无故人”了,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不久的铸钱和钱庄风波,而这桩事件中许多大臣都不是很给汉王面子,所以若是这个时候林风要搞打击报复,那任谁也没有什么办法躲过去。

    令人感觉意外的是,当林风征询朝野,寻找志愿出使的大臣时,文武百官几乎集体失声,之后一些五、六品的小官慢慢摸透了内情,抓住机会慷慨激昂,纷纷上奏表达了忠君爱国之心,但符合条件的大员却默然不响,唯独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明史》编修顾炎武老先生表示了一定的兴趣——这种荒谬的请求林风当然不能同意,虽然他知道顾老先生这辈子就是喜欢到处跑来跑去,而且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去西伯利亚,虽然林风没有仔细研究过地理学,但西伯利亚和华北地区的区别还是明白的。

    帝王权术和官场法则在这一点有一些共通——象出使俄罗斯这种事情,让张庭玉、年羹尧这些年轻人干,那是关心爱护,是提拔、是镀金,但若是派顾炎武、徐学乾等老大人去,那就是赐死或谋杀了。

    最后接到这个差使的人是慕天颜——这个人选也是有些出人意表,但也确实在情理之中,出人意表的是按照传统来说,干使者的人大多是文官,因为大伙儿很难想象当八十万曹军下江南的时候,张飞能够只身渡江舌战群儒,要真是如此的话恐怕孙权手下能写字的大臣都会倒在丈八蛇矛之下,所以让慕天颜这位近卫军少将去干使者确实非常之令人吃惊;清理之中的是按照现在的看法,大汉满朝文武没有谁认为慕天颜将军是武将,所以当人选出台之后,众人先是大吃一惊,尔后便又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从慕天颜将军的经历上看,当年也是追随主公血战辽东的——恰好老毛子的老家也在辽东那边,所以从直觉上看,慕天颜大人能够摆平八旗,俄罗斯蛮夷当然也是不在话下。

    与其他文武大臣不同,慕天颜倒是知道俄罗斯人的老家和辽东没什么关系,不过这一点他也没对别人说。这个使者的差使他并不是很排斥,因为就他目前的处境来看,虽然在近卫军系统中位高权重,但论起身份名位,不论怎么风光那都是瑞克的副手,管管什么粮草、军械、编制什么的杂务,总之前途黯淡无光,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辈子恐怕就在这个位置上干到死了,就算运气再好,最多也不过提一级军衔,退休之后抱着一个中将的牌子进棺材。而出使俄罗斯就是一个转机——出使番邦,这万里迢迢之外,北京城里能知道我怎么做么?出使成功那就不用说了,大功一件,而就算交涉失败,回来朝廷里自然也会对中华子民宣传“慕天颜大人风骨非常,怒斥敌酋,扬我中华天威”,总之大有好处,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脱离近卫军系统,或者晋为实权将军,驻扎在外开府建衙,或者干脆转为文职,混个巡抚或者布政司玩玩,届时可就一呼百诺,威风八面了。

    他这次出使俄罗斯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大块是正式和俄罗斯帝国建立国家级外交关系,一大块就是在对待蒙古事务上达成两国共识,而林风的意思是要求俄罗斯摒弃暗中支持准葛尔汗国的立场,在日后大汉帝国与葛尔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其次就是在对待科尔沁汗国的问题上缔结亲密的军事同盟,一同将这个新近崛起的游牧民族政权铲除,作为回报,大汉帝国在西域(注:今阿富汗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