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 (第1/4页)
书名:伐清 作者:灰熊猫 作品相关 关于本书 本打算起名为《上游》,编辑认为这个名字不好,建议从《伐清》、《战斗在永历末年》、《永历十三年》、《顺治十五年》等名字中挑一个,从谏如流的我就放弃了《上游》这个名字。要说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很有灰熊猫风范,估计读者还是要等到末尾才能猜到书名的含义。 没有封面,群里的诸位、或是有力的读者帮我做个吧,感激不尽。 永历十二年底,明朝的夕阳已经落山了,只剩下一点点余晖还透出地面,很少有书写这个时间段,很少有人提及只剩下几十个人、被数万清军包围依旧拒绝劝降的袁宗弟;苦心经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明最后一位督师文安之;天下皆降亦不降、在康熙三年重重围剿中仍击败十万楚军取得明对清最后一场胜利的鄂北闯营……在动笔写这个故事前,我对这些人知道的也不多,现在依旧不多,因为关于他们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对这些“败寇”的研究也实在太有限,希望能随着写作的进行,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充分。 写一点他们的事吧,我想,幻想一下自己,曾和这些英雄并肩作战过,并取得了不曾有过的胜利。 第一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 序 西元一九四二年,即东纪(孔子诞生后)二四九五年,中国在重庆修建的为寻找平行宇宙而建立的观测站投入使用,并成功地发现了一个平行宇宙的存在,从而证实了这一科学猜想。对这个邻居宇宙的观察结果让科学界非常震惊,因为这个邻居的地球史和本宇宙非常近似,在三百年前几乎称得上完全一样,有着相同的名人、相同的国家、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艺术,但在最近的三百年里却变得完全不一样。 这个邻居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欧洲人发现另一个宇宙中的他们,竟然在一九四二年还在使用化石能源战车这种原始武器在厮杀,对核能还接近于一无所知,至于外太空资源开发和移民更是连门口还没有摸到。 相比欧洲人,中国人则更感到失落,在详尽的观测报告披露给好奇的国民后,一家媒体评价这个邻居宇宙中的中国道:“和我们一样,那个宇宙中的中国同样拥有丰富的资源,最多的人口,但在最近的三百年里,中国却没有对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贡献,这真令人感到深深的遗憾,也是巨大的浪费和悲哀。” 重庆观测站运行了整整七十年。至二零一二年,人类在土卫三上修建的全新观测站竣工,新的观测站视野更广阔、更安全和高效,因此重庆观测站也到了要被关闭的时刻。 观测站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被媒体询问:“七十年前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知道对平行宇宙的观测会造成对邻居宇宙和本宇宙的干扰,对不对?” 负责人回答说:“大家都知道时间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波,我们这个宇宙的时间波塌缩成我们的历史,而平行宇宙的时间波塌缩了成了他们的历史。是的,老观测站的设计有些缺陷,它的观测窗口会造成我们两个宇宙的时间波发生轻微的干涉现象。” 又问:“那么干涉有多么剧烈,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回答:“非常、非常小,从数学上看,小到这种地步就可以认为是没有影响了。” “可以具体说明到底有多小么?” “可以,在进行观测时,不会有干涉现象。但在老观测站的观测窗开启和关闭时,两个宇宙的时间波会有扰动。在重庆观测站开启时,打开窗口的那一刹那,我们宇宙的一个大理石办公桌被投掷过去了,掉到了对面宇宙的太平洋里。我们预测在关闭的时候,大概也可能有一个最多不超过二百公斤的东西被吸回来。可能是一些泥土,或是一些石头,最可能是空气。” “也会掉到我们的太平洋里?” “这倒不会,估计会被吸回观测站所在位置。不过从哪里吸过来的就不好说了,但几乎肯定是从对面宇宙的地表吸过来的。” “以多高的速度撞击我们的星球呢?观测站做好防护准备了么?” 负责人一笑:“不会有速度,而且观测站不需要做任何防护,地点固然是在观测站的位置,但是时间不好说,区间大约是正负一千年。你们看,就是在过去或者未来的一千年里,重庆观测站这个地方多了几十、上百公斤的泥土或者是石头,最大可能性是空气,其次是水,毕竟地表上水最多。这就是对我们宇宙的影响,和对他们的一样,称得上是微乎其微。”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扰动会被对面的宇宙发觉吗?” “绝对不会。首先他们的科技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一百年前的水平,其次,扰动最剧烈的那一刻很短,即使发生在某个人的周围……”负责人再次强调,地表百分之七十都是被水覆盖,就是陆地也有大片的荒野和植被,发生在某个人附近的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以人的感官而言,只是会觉得紫光一闪,快得让他认为是错觉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