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黄巾战旗永不落_第1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节 (第5/5页)

夫却是不如刘巴的。

    诸葛亮想要趁个好时机献上一计,以增加自己在益州的知名度,可惜他慢了一步,被益州名士刘巴先一步跑去献策。刘巴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他的毕业论文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惊天动地,却也得到他的导师的称赞。

    说起他的导师,其实跟诸葛亮的导师还有一定的渊源,诸葛亮的导师称水镜先生,刘巴的导师被称为“庞德公”,这是一位当今世上最牛的导师,刘巴能跟这样的导师学习,自然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

    刚刚毕业不久的刘巴也是一直关注黄巾跟益州的战事,他对战事的理解其实跟法正差不多,但是做为一名求职者,他不能就这样跑进去跟刘璋说,哎呀呀,大事不妙呐,这战估计就得这样僵持下去啦。

    这话说出去其实也没有什么,但是刘巴对刘璋这位主公做过很详细的调查,知道刘璋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主公,而刘巴要去找工作,他的学历肯定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刘璋会做出面试,刘巴为了增加就职的机会,自然需要对刘璋这样面试官反其所好。

    因此,刘巴献上符合刘璋心意的丢卒保车之计。

    在这一点上,法正是不如刘巴的。

    法正的言词对刘璋来说自然有触动,但刘璋也苦啊,这打仗可不是喊上几嗓门,再分几把刀就可以的;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保证,益州今年虽然没病没灾获得了好收成,但益州由于并无什么战事,人口发展得非常快。

    在没有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的年代,人口就代表着粮食的消耗,刘璋虽然不是一个精明的主公,但却是一个很体恤百姓的主公;开仓赠粮这种事情,刘璋那是年年都有在做的,而益州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税赋较低,也使得整个益州出现如同盛成才有的详和之派。

    但与黄巾开战后,整个益州详和之气就被打散,无数的益州儿郎离开家门进入军队,分布在益州的各个官仓开始不断的调集起来,兵库开启,甲铠成列;同时,整个益的工坊也热火朝天的建设起来,无数的兵器、具械、铠甲在各处工坊内被生产出来。

    益州那富足的财政不断的下滑,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益州儿郎们充满占意出征,回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尸体,整个益州都陷入悲伤的气氛中;但这就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百姓们不也去指责刘璋,他们只能默默的承受这一切。

    益州这数个月的变化,刘璋自然是瞧在眼中,正因为如此,刘璋不想打了,但法正又说黄巾睚眦必报,刘璋也有些怕怕;而刘巴又说若是能丢卒保车,肯定能让黄巾与益州巴蜀和平相处,刘璋又很稀饭,这两种选择放在刘璋面前,刘璋顿时愁眉苦脸。

    法正不是个战争狂热份子,但他了解马永贞,也对黄巾军做过详细的了解,知道此时组成黄巾军的士兵,皆是从184年黄巾起义时期的精锐,而这些随张角起义,又随马永贞转战天下的精锐黄巾信徒,其骨子里刻着就是一种匪性。

    这些黄巾兵当初活不下去加入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士兵们原以为必死无疑,结果黄巾天师马永贞横空出世挽救了他们,这使他们对黄巾太平道的信仰更加坚定,也正因为这种坚定,在马永贞指挥下,他们不会出现任何的畏惧。

    但这种部队也有一个强大的弱点,那就是马永贞,一旦马永贞死亡或是失踪,整个黄巾势力的部队会出现崩溃的现实,这一点在马永贞失踪,黄巾就丢了三个郡上就可以证明。

    法正了解马永贞,正因为了解,知道马永贞肯定不会与益州和平相处,所以他不同意刘巴的丢卒保车之计,但刘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刘巴计策,并派刘巴与法正一起组成使者团,前往武都郡的武兴关,与马永贞商议停战事宜。

    法正无奈,只得领命退下,刘巴也紧跟其后告退。

    “刘本初,你此计会害益州全境陷入战火的。”法正斥责刘巴道。

    刘巴却并没有生气,而是询问法正可知刘备此人。

    刘备,字玄德,是当今皇上的叔叔,正因为是刘皇叔才使刘备成为天下知名的人物;法正是个关心天下大势的人,自然知道刘备是何许人,他不明白刘巴怎么会问到刘备。

    “益州偏居一禺,今天下己乱,我益州若不想随波逐流,需找一位有大志雄材的主公,刘皇叔其志甚大,且心胸宽阔,正是益州良主。”刘巴也不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

    “迎刘备入蜀?暂不说刘备是否愿意,益州各方土豪是否愿意,光为迎刘备入蜀,你就陷整个益州于黄巾屠刀之下,此举。。”

    “孝直兄,某先行一步。”刘巴与法正都出州牧府时看到一人,打断法正的话,匆匆行上一礼后离去。

    第十五节 士(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