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3/4页)
这神偷本家姓谭,平时在街上只充做走街串巷卖野药的破衣道士,所以人称谭道人。他自幼懂得相猫之术,到各处偷金窃银,全凭身边的四耳花猫。此猫机灵非凡,擅能攀壁过墙。古时候的大户富室,无不院深墙高,除了看家护院的家丁,还会养着恶犬,一旦听得些许人声动静,就会狂吠扑咬,可这都奈何不得谭道人。 谭道人行窃并非独来独往,他的同伙向来不少,是灵州群贼的首领。群贼多是在夜间出没,穿着夜行衣,鞋底里垫着草灰,走路绝无声响,脸上还蒙了面,嘴里衔枚,免得出声说话。 如此潜行至作案的大宅之外,先自伏在墙根里悄然不动,由谭道人抓住四耳花猫的后颈,对准了墙头用力抛出。那贼猫轻盈矫捷无比,一撞上墙壁,就能伸出猫爪,无声无息地悬挂于壁上,随后借着力,曲身弓背,一跃蹿过高墙。 那四耳花猫进到院子里,就会先将护宅的恶犬骗到一边,诳它吃了迷魂药。药翻了恶狗之后,花猫便会潜到后门,用猫爪子拨去门闩,放外边的群贼进来行窃。谭道人就凭着此法做下了许多大案,无往不利。 但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谭道人与洞庭湖的盗贼魁首喝酒,两人喝多了打起赌来。那盗魁说谭公神术是人所共知,天下谁不佩服,盗取世上宝物只如探囊一般。可你本事再大,有一样东西却未必偷得到手。据说在宫中大内,有藩国进贡来的一枚夜光宝珠,大如龙眼,精气灿然,夜里灭了灯烛,此珠可以光照百步开外,乃是皇家至爱的宝物,向来由太后亲自收藏,连皇帝都不知道它放在哪里。谭公若能施展手段,取了这颗明珠让我等开开眼界,咱们五湖四海的响马盗贼,都应尊谭公一声“盗中魁星”。 其实这只不过是个酒后说笑的话头,可谭道人最是要强好胜,偏要与洞庭湖盗魁争这口气,跟谁也没打招呼,就独自带了四耳花猫前往皇宫。恰好赶上元宵灯节,皇帝陪着太后出宫来观灯,百姓们挤作了人山人海,争相一睹龙颜。谭道人就藏身在万民当中,与四耳花猫看清了老太后的相貌,但想那大内禁地,守卫何等森严。谭道人的胆子再大,也不敢进去盗宝,只好给他的四耳神仙猫拜倒磕头,求它务必进宫盗出夜明珠,给灵州群贼争些脸面回来。 那四耳花猫心有九窍,是最通灵性的猫子,能懂得主人心意。它猫眼一眨,便已闪身出了落脚的客栈,一连几日在宫中探路,认明了太后起居行止的规律。也不知这猫是怎么想出的鬼点子,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先找地方偷了支花炮叼在嘴里,然后趁夜色越墙潜入皇宫,寻到太后的寝宫,窥探那老太后入睡,外边捧灯的宫娥们也打上瞌睡后,它就顺着抱柱悄然溜下,将那花炮放到宫灯旁引燃了,然后躲入暗处潜伏不动。 静夜深宫里,就听爆竹嘣的一声巨响,吓得太后老娘娘和宫女们魂飞天外,连滚带爬地纷纷躲藏,也不知究竟出了什么乱子,还道是有人行刺,又或是天降异象,震雷击宫,慌慌忙忙地呼唤侍卫羽林前来护卫。 老太后百忙之际仍没忘了她那颗夜明珠,忙让宫娥们将她搀到凤榻下,从暗格中取出宝匣,打开来看去,顿时现出满室精光,才晓得夜明珠并没有随着天雷飞化归天,这才长嘘了一口气,稍稍安下心来。 谁知那四耳花猫躲在柱后看得清楚,它动如快箭离弦,从暗处一扑上前,将太后手中的夜明珠抢在口里含住了,随即翻身逃窜,真个是“来去如风雨,出没似闪电”,只在倏忽之间,便已逃得无影无踪,殿中只剩下目瞪口呆的太后和一众宫女。 四耳花猫躲路逃脱,它却不太识得皇宫路径,只顾翻墙越殿地奔着一个方向逃窜。宫中侍卫虽多,却都在忙着保驾搜寻刺客,谁会想到要去捉一只野猫? 这回也是该着出事,四耳花猫误走误撞,竟来到了皇帝的寝殿外边。当时世上盛行方术,在御驾前的侍卫当中,就有一个精通剑术的高手在内。那人瞅见离身边不远的墙头上,正有一个黑影窜动,奇快如风,而且还裹着一道精光,似是知道大花猫口含夜明珠,知道事有古怪,便放出飞剑击杀。 饶是那四耳神仙猫机敏警觉,察觉到危险袭来,躲避得极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