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2/3页)
有一个巴掌大,魏瑾允看着那似能吞噬一切的宽广江面,握剑的手紧了紧。 自十一岁跟着他父亲上战场第一次杀人过后,这二十来年,他很少如此无力。 在这往下探不到底,往前不见边际的江水面前,他们这些人站于其前实在过于渺小。 听说大海比这还要大。 “您怕吗?” 赖云烟扭头,诧异地看着气势要比魏瑾泓外露几分的魏瑾允,她看了他绷得紧紧的脸两眼,这时江中的魏瑾澂被仆从托在水面上两手刨着狗刨。 多数魏家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旦要做何事都是全力以赴,认定了就不会撒手。 “怕死?肯定怕。但不想死,只能什么都不怕,走到哪步算哪步,尽力了就好。”没了赖家那么多的人让她思虑,赖云烟最近把心思就放在了□魏家人身上,与魏家人说的话,比这近二十来年说的还多,“到时候也会发现,尽力了也就不怕什么死不死了,就你,以前最难时想着怎么过去的,这次也一样想着就是,要是太难了,便想想,你兄长,我,都与你一道,走同样的路,过同样的难关,便是入黄泉路也有个伴,应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魏瑾允轻“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这时太子船上过来了人,大太监走过跳板,小步穿过魏家护卫,到了赖云烟面前,“魏夫人,太子千岁请您过去一道用膳。” 赖云烟顿生欣喜。 ** “给太子请安,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赖云烟一进船舱小厅,见着太子就福礼。 船舱狭窄逼仄,夏日炎热舱内更是不通气,太子又昏船两日多,脸色看着都有些黄,陡然见到赖云烟的狭舱内尤如花开的笑脸,突地愣了一下,“魏夫人这身子好了?” “还多亏您赐的药。”赖云烟把功劳毫不犹豫挂太子功劳薄上,又给太子多福了一礼,笑意吟吟地看着太子。 “坐。”突然见到满脸生机的魏夫人,太子还有一点的不太适应。 “谢太子。” 这时魏瑾泓起了身,当着太子的面看着她坐下这才继又坐下,还伸手探了探她的手,见摸着有些冷,轻声道,“刚好些,以后少在外头吹风,热风伤脑。” “妾身知晓了,您放心。”赖云烟与他浓情蜜意。 太子看看他们,拿杯喝了口茶,漫不经心道,“魏夫人不晕船?” “南边多河,我曾在南边住过一段时日,是坐惯了船的,倒也不晕船。” 太子点点头,又朝内侍道,“上菜。” 菜是上了,同时端上来的是太子的汤药,太子当着他们的面喝了之后,与他们一道用了两碗稀粥。 稍晚魏瑾泓与赖云烟回去,等魏家人膳后来了主舱议事时,当着魏家人的面说起太子传她去用膳之事,赖云烟对魏瑾泓叹道,“您看,这好人不好当,要是有用还好,要是无用,就说我们不尽心了。” 这一路来,魏家里外不是人的次数太多,见赖云烟说了这话,魏家几个男人脸纷纷都沉了下来。 赖云烟又给他们加重了下印象,也没再滥用她这些日子用起来的话事权,退到一边,拿着《识忠》瞧去了。 这忠君忠国之书,说来还是魏瑾泓为首的士大夫撰写的,内容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具有君子之风的士大夫乍一眼从书中看来确是都挺有追求的。 只是想得好的人太多,做得到的却太少。 魏瑾泓倒是想做到,可是上有君疑,左右有同僚觑猜,下有九族性命挂于他身上,他要是不如履薄冰,多给自己寻思好几条退路,就算最后宣朝能逃过一劫,最终下场也好不到哪里。 ☆、170 船行半月,不习水性的魏家儿郎泰半学会了游水。 魏家开了个头,其余几家也效而仿之,只要船速减慢,就有不少旱鸭子扑腾扑腾入水。 就是魏家的荣老爷仿若称砣,一下水就沉,半月无丝毫进展。 大船再行半月,岸边风景从荒凉逐渐转为青翠壮观,太子下令靠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