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煎饼成富贾[种田]_第128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页 (第1/2页)

    如今甜品站才开了不到一个月,成本还未完全收回,火锅店的利润虽然稳定,但跟青州城的铺子价格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这时候再买新铺子,岂不是要倒折钱进去?他们还有那么多存银可以用吗?而且哪有那么多值得信任的人手,可以把东家那么多美食的做法都教出去?

    严墨戟笑着安慰他们:“你放心,这个我心里有数,铺子未必要买,人手也有着落。”

    人手问题,之前在什锦食火锅店聘请的伙计们,现在也都做了两三个月了,严墨戟一直都在留意这些人的工作情况。

    那些有上进心的、踏实肯干的人,他都暗暗记了下来,准备后面问他们愿不愿意成为他的学徒,跟他学习做小吃。

    但凡小吃美食,选店的时候都要选择人流量大的街道上,保证有更多的客人看过来。

    火锅店所在的岁安街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后头连着城隍庙,每隔几日便会有庙会,最适合摆摊做小吃。因此严墨戟优先考虑的就是岁安街。

    因为想复制当初在镇上的可扩展型摊位的模式,严墨戟这次特意选中了岁安街主路上的一排二层小楼。

    这一排小楼布局规划整齐,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卖的吃食,都是冲着岁安街的客流量而来,抢先买下了铺子,结果卖的食物大同小异,虽说赚得也不少,在严墨戟眼里却是在浪费地段。

    直接买下一整排小楼自然是不现实的,严墨戟找上了那些铺子的主人,提出了自己的融资方案。

    什锦食负责提供一部分小吃的制作方式和经营权,并对铺子进行重装修和改造,装修之后的摊位,什锦食拥有一定比例的自主决定权;

    铺子的原主人可以在另一部分摊位上制作出售什锦食提供的小吃,也可以把摊位全都委托给什锦食,由什锦食代为使用或者出租。

    至于利润的分成,则根据具体摊位的占比、铺子原主人的投资额度等等来划分,每一种情况都有对应的比例计算方式。

    最终的契约合同列出来,就算是当过一阵子账房先生的冯问兰都看得头晕:“东家,这些数字你都是怎么算出来的?”

    她皱着眉看了下严墨戟写出来的那些圈圈杠杠,有些疑惑:“这些符号又是何意?”

    严墨戟笑了笑:“这些都是便是数字的符号,这是0,这是1……”

    这个时代的数学计算,还是用的算筹算盘和繁体数字。严墨戟之前看张三郎和冯问兰算账,光看着他们就觉得累。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什锦食都要聘请专业的账房先生,账簿也都是厚厚的一大摞的原因。

    严墨戟有心把阿拉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