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页 (第2/2页)
实际情况扫楼一到两次,若协助警方抓到了疑犯,则悬赏金的四成平分给参与扫楼的鬼,每月1日发放上月的赏金。如果上月没有抓到犯人,则按人间最低薪酬发放补助。 全国共有600多个城市,这个规定就相当于是让这些鬼这一年多的时间拿月薪,而且薪酬是根据提成来。这个提成还和自身的能力不挂边,全靠运气,所以很多鬼都在犹豫。 于是最后只有部分鬼愿意参与进来,其他的鬼则想自己多跑几地方赌一赌运气。这是意料中的事,索性扫楼只要两千左右的鬼就够了。之后愿意再加入的,他们也随时欢迎。 带着新设备,傅周涵跟着这一群鬼踏上了扫黑除恶、打倒犯罪势力的道路。 明明最初是为了悬赏金而开始的行动,在抓过几个犯人后,大家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而满足的情绪。似乎正如他们这个组织的名字,他们是在为正义而努力。 第51章 番外22 傅周涵他们是从S市出发, 由南向北一个个城市进行搜查。因为有了新开发的APP,工作效率十分高。 人类无法察觉到鬼的存在,所以出去扫楼的鬼可以毫无顾忌将镜头对准目标对象, 只要几秒钟就能与系统里的资料进行比对, 得出相应的百分比。 他们这个APP是赶制出来的,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因此还不够完善。 一般来说, 相似度在90%以上的,基本能确定为同一人。而相似度在60%以上的区间,就需要通过rou眼观察,并追踪了解。 除了软件本身的缺陷,还有一些外在原因也会产生误差。 比如通缉令上有些照片年代久远,照片清晰度不够,而嫌犯随着年龄增加,五官会有一定的变化,那么相似度就会降低。另外,通过化妆等技术刻意改变容貌,也会降低相似度。 这样一来,越是通缉令公布的时间越短的,越不会产生误差, 也就更容易找到嫌犯。 头两个月, 广大扫楼的鬼们个个斗志昂扬且精力十足, 以超出预计的速度走遍了27个城市, 总共协助警方抓捕了近百个被通缉的嫌犯。 这期间,傅周涵电话不知道打了多少个, 连话费都超出了历史数值。当然这点钱根本不值一提,但这金额是他这段时间工作的一个有力证明。 他起初开着车从这个城市赶到那个城市, 完全就像是在自驾游。到了后来,他实在是受不住,只能选择性去往扫楼的城市,而且放弃了自己开车。 傅周涵未去的城市一旦发现嫌疑人,就直接通过电话报警,全程都不露面,只通过群里反馈的消息来传达信息。好在大家都已经配合默契,没有产生什么差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