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页 (第2/2页)
其实这儿女情长的事情,越是被人看中,就越是代表了盛世太平。若是真条件差到连饭都吃不起了,那讨论的话题也就是怎样做饭才能更有饱腹感一类了。 就好像,末世前的那些论坛上。天天各路明星来回上热搜,看的烦不胜烦。可真等上面刷的都是国家大事重要新闻的时候,才会感觉过去的太平盛世是有多么的珍贵。 家家都有那年的经,每户人家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敖木自家做好了决定,别人家怎么样是管不了的。 随着二期的工程逐渐推进,外界的气温也愈发寒冷了。 天上的迷雾虽说已经淡化很多了,可恶劣的天气非但没有随着迷雾减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敖木没办法再去看着地球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甚至外面恶劣的环境,也仅仅是基地内推送消息的一行字。 已经拥有了太平与享乐,这种忧患意识,还是很难与人普及的。 不同的避难所,工程进展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本地的避难所进展算是满的了。因为除了一系诶硬件原因以外,避难所内部要怎样规划,未来要怎样发展,都是一个问题。是开发经济,还是主抓生产,还是其他。这些,必须面面俱到的想道 。 幸存者总共就只有那么些。一定要以最低的损失,去达到最高的回报。 这是所有人都十分在意的事情。 “内蒙那边的一个避难所已经开始开放进入了。”是夜,杨芜一脚搭在敖木的肚皮上,另一脚去踢敖木的屁股。 敖木躺着懒得理会他:“二期工程本身就是那个避难所完工哪个就先来。咱们这边至少还需要两个月。而且到那个时候外面的气候应该更加恶劣,不排除大雪封山的可能。接人的代价会提高。不稳定因素太多了。” 敖木只知道一点常识,杨芜更是只吃瓜就是。 “那也有点羡慕人家的速度,你说下面还会有三期吗?”杨芜好奇道。 敖木瞥他一眼:“你怎么不说把地球挖穿?” 杨芜踢了敖木一脚:“有那么夸张吗?咱们才往下面挖几米。” 敖木还是摇头:“玄,继续往下挖,光是难度就翻了几倍。而且又太多不稳定因素。我想,就算是以后人口增加,要新建,做多也是在外面另建,大不了挖隧道相互连通。别的不行,咱们这凿山铺路的功夫,可是祖传的。” 纵观全球,国内在其他方面也许还有短板。可要说基建,华夏让国外列强先发展两百年,照样能在二十年内赶超甚至远远甩在身后。 这是华夏民族千万年来传承的种族天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